(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澶淵:古湖泊名,也作「澶洹」,故址在今河南濮陽西。
- 白麪:此處指文臣。
- 三遷議:指宋朝大臣對和戰的多次爭議。
- 孱(chán)王:軟弱無能的君王。
翻譯
路途經過澶淵湖水最爲清澈,當年曾映照出皇帝親征的身影。滿朝的文臣多次商議和戰,一角黃旗傳來萬歲的呼聲。金銀財物不多百姓已很困苦,沒有奪取燕雲十六州留下禍端終身。行人在秋風中停下馬,懊惱這軟弱的君王早早罷兵。
賞析
這首詩圍繞澶淵之盟展開,詩人通過描寫澶淵、親征等場景,展現了當時的歷史畫面。詩中「滿朝白麪三遷議」寫出了朝廷中文臣對於和戰的反覆爭論,「一角黃旗萬歲聲」則透露着當時的場景氛圍。「金幣無多民已困」反映了國家財力和民生的艱難,「燕雲不取禍終生」指出沒有實現重要戰略目標的弊端。最後通過「懊惱孱王早罷兵」表達了詩人對軟弱君王早早罷兵的遺憾和感慨,整首詩沉鬱頓挫,感情深沉,具有一定的歷史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