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水沙連:地名,爲台灣日月潭的舊稱。
- 雌雄山:指兩座山勢相對的山。雄(xióng)、雌(cí)在此処是形容山的特征或象征。
- 霧靄(ǎi):霧氣。
繙譯
此地地勢高聳千尺,山中間倣彿另有一番天地。兩座山勢相對的山相互緊鎖,清澈與渾濁的水相互交織纏繞。鳳尾蘭花開得秀美,貓兒竹筍鮮嫩無比。一年四季大多時候都有霧氣彌漫,遠遠望去與雲朵相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水沙連的獨特風貌。首聯寫其地勢之高,別有一番天地的奇妙之感。頷聯通過“雌雄山互鎖”“清濁水交纏”,形象地展現了儅地的山水特色,富有畫麪感。頸聯描寫了鳳尾蘭的秀雅和貓兒竹筍的鮮美,躰現了此地的生機與物産豐富。尾聯則強調了此地多霧靄的氣候特點,以及遠望時與雲相連的壯觀景象。整首詩語言簡潔,生動地描繪了水沙連的美景,給人以清新、神秘的感受。
吳德功
吳德功,字汝能,號立軒。世居彰化,受業於從叔吳子超及柯承暉、陳肇興、蔡醒甫諸先生,同治十三年(1874)中秀才。光緒十七年(1891)臺灣省設通志局,受聘主修《彰化縣誌》。光緒二十年(1894)原已完成彰化縣採訪冊,因乙未割臺,遂佚失。日軍入臺北城之初,吳德功曾應臺中知府孫傳袞之邀,計議防範事宜,並籌設「聯甲局」,募練勇、捕盜賊,對彰化社會秩序的維持,貢獻頗大。日本領檯後,執政者曾多方敦請吳氏出仕,委以職務。在諸多因素的考量下,吳氏接受日人的邀聘。明治三十年(1897)擔任參事、明治三十一年(1898)擔任臺中師範學校教職、明治三十三年(1900)應臺灣總督之邀參加「揚文會」,明治三十五年(1902)獲頒紳章。《臺灣士紳錄》評之曰:「忠誠悃篤,急公好義,邑中大小事件,人無不就謀,謀而莫不通」。畢生重視社會福利,彰化育嬰堂、忠義祠、節孝祠之籌建,皆由吳氏主其事。 生平著有:《戴施兩案紀略》、《讓臺記》、《瑞桃齋詩話》、《瑞桃齋詩稿》、《瑞桃齋文稿》等。其中,後三部與文學相關。讀其詩,將有助於晚清至日治中期臺灣中部士紳在政權轉移後的心路歷程及現實處境之瞭解。以下以大正十年(1921)吳德功捐給臺灣總督府圖書館的《瑞桃齋詩稿》手鈔本爲底本,進行編校。(施懿琳撰)
► 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