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左伯桃羊角哀墓

古交久淪喪,末世尤反覆。 穀風歌焚輪,黃鳥譬伐木。 永懷羊與左,重義踰血屬。 客行幹楚王,冬雪無鬥粟。 傾糧活一士,誓不俱死辱。 風雲爲慘變,鳥獸同躑躅。 角哀哭前途,伯桃槁空谷。 終乘大夫車,千騎下棺櫝。 子長何所疑,舊史刊不錄。 獨行貴苟難,義俠輕殺戮。 雖雲匪中制,要可興薄俗。 荒墳鄰萬鬼,溘死皆碌碌。 何事荊將軍,操戈相窘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古交:古代的交情、友情。這裏指像古人那樣深厚真誠的友情。
  • **淪喪:消亡、喪失。指真摯的古交風氣不再存在。
  • **末世:指朝代的末期或衰亂時代。這裏形容社會風氣衰落的時代。
  • **反覆:反覆無常,指人心和人際關係變化無常。
  • **穀風歌焚輪:《穀風》是《詩經》中的一篇,藉此表達棄婦哀怨等情感;「焚輪」形容大風。此句借經典典故嘆人情淡薄。
  • **黃鳥譬伐木 :《黃鳥》《伐木》都是《詩經》中的篇目。《伐木》講朋友應相互親愛,《黃鳥》譴責不良現象。這裏以這些詩篇所蘊含的情感來比照當時人際關係。
  • **踰血屬(yú),超過;「血屬」指有血緣關係的親屬。意思是情義超過有血緣關係的親人。
  • **客行:出行在外,這裏指羊、左二人離開家鄉外出闖蕩 。
  • **幹楚王:向楚王謀求官職或機會,「幹」是求的意思 。
  • **無鬥粟:沒有一斗糧食,形容處境極其貧困。
  • **傾糧:把糧食都拿出來。
  • **俱死辱:一起遭受因貧困等死的恥辱。
  • **躑躅(zhí zhú):徘徊不前,形容鳥獸也爲他們的情義所感動,徘徊不離去 。
  • **:乾枯,這裏指左伯桃餓死在空谷中 。
  • **子長:司馬遷的字。這裏指司馬遷對於羊左二人的事蹟有所疑慮。
  • **:記載、鐫刻。「舊史刊不錄」意思是舊的史書沒有記載這件事。
  • **苟難:在困難面前堅守原則;「獨行貴苟難」指在獨自行動時以能堅守艱難的道德準則爲可貴。
  • **中制:符合常規的制度或原則。「匪中制」意思是不是符合常規的辦法。
  • **薄俗:輕薄、澆薄的社會風俗。
  • **溘死:忽然死去;「碌碌」形容平庸、無所作爲。「溘死皆碌碌」指很多人平庸地死去。
  • **荊將軍:這裏可能借指某個以武力或強硬手段相逼的人 。

翻譯

古代那種真誠深厚的交情早已衰敗消失,在這末世之中人際關係更是反覆無常讓人難以捉摸。就像《穀風》中唱嘆的那種悲涼,《黃鳥》詩裏所反映的不良世態。我常常懷念羊角哀和左伯桃,他們重視情義遠遠超過了有血緣關係的親人。兩人外出爲了求見楚王謀取前途,寒冬大雪之際連一點糧食都沒有。左伯桃把自己的糧食都給羊角哀只爲救他一命,發誓不讓兩人一同陷入餓死的恥辱境地。當時風雲也因他們的情義而悽慘變化,鳥獸也跟着徘徊不前。羊角哀哭着繼續前行,左伯桃卻枯瘦地死在空谷之中 。最終羊角哀乘坐大夫的車,帶着衆多隨從前來爲左伯桃安葬。司馬遷對此事有所懷疑,舊的史書都沒有記載他們的事蹟。獨自行事貴在能夠堅守艱難的道義準則,重義氣的俠義之舉輕視無謂的殺戮。雖然他們的做法不符合一般的常規體制,但卻足以振奮這輕薄澆漓的社會風俗。那荒墳旁邊有無數的鬼魂,許多人都是平庸無作爲地忽然死去。可爲什麼那個荊將軍,要拿着兵器來逼迫他們呢?

賞析

這首詩開篇以「古交久淪喪,末世尤反覆」感慨真摯友情的缺失和世態炎涼,借《詩經》典故進一步強化這種對現實人情的批判。隨後詳細講述羊左二人重義事蹟,在面臨絕境時左伯桃捨己救人,展現出至高的情義境界,情感真摯深沉且感染力強。詩中「風雲爲慘變,鳥獸同躑躅」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將自然萬物都賦予情感,烘托出感人氣氛,深刻呈現羊左情義的動人力量。提及司馬遷對事蹟存疑及史書未錄,質疑歷史記錄的同時強調事例真實性和價值。又通過將羊左的高尚行爲與世人「溘死皆碌碌」作鮮明對比,批判庸碌無爲,褒揚重義精神。詩人以「何事荊將軍,操戈相窘逐」結尾發人深省,對以武力或強權破壞情義行爲表達不滿批判 。整首詩通過對羊左故事的講述與議論,意在以高尚情義事蹟喚醒衰頹風氣中人們對美好品德的重視,兼具思想深度和文學感染力。

周邦彥

周邦彥

周邦彥,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官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爲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爲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爲“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爲“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 2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