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談漢卿求筠坡書院詩用誠齋之韻之意而推廣之

軒窗彌望猗猗竹,有斐切磋琢磨足。 天籟鳴風異絲木,晝夜鏘金戛球玉。 碧梧空有棲鳳枝,何如以實飼其兒。 扶搖下視鴻鵠陂,附翼會集夔龍池。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五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軒窗:軒和窗。軒,有窗檻的小室或長廊。
  • 彌望:滿眼。
  • ****猗猗(yī yī):美盛的樣子,常用來形容竹、木等植物美好茂盛。這裏用以形容竹子輕盈美好的姿態。
  • 有斐:《詩經·衛風·淇奧》中有「有斐君子」,斐,有文采的樣子,這裏借指文雅、有才華的學子或者相關書院的氛圍。
  • 切磋琢磨:原指把骨頭、象牙、玉石、石頭等加工製成器物,這裏指在學問、道德等方面相互研討、砥礪。
  • 天籟: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鳥聲等。
  • 鳴風:隨風而鳴。
  • 絲木:絲,指絃樂器;木,指木製的打擊樂器。代指音樂。
  • 鏘金(qiāng jīn)戛(jiá)球玉:鏘,金玉撞擊聲;戛,敲擊;球玉,指玉磬之類樂器。形容聲音清脆美好,猶如敲擊金玉發出的聲音 ,比喻言辭優美,聲調鏗鏗。
  • 碧梧:綠色的梧桐樹。
  • 棲鳳枝:古人認爲鳳凰棲息於梧桐樹,所以有此說法,指鳳凰可以棲息的樹枝,常常用來象徵美好的寄託等。
  • 以實飼其兒:意爲用實實在在的教育培養學子,實可指代知識、道德等教育內容。
  • 扶搖:盤旋而上的暴風。
  • 鴻鵠(hóng hú)陂:鴻鵠,天鵝;陂,池塘、水邊。鴻鵠陂比喻高遠的志向。
  • 附翼:附着翅膀,意思是藉助翅膀高飛,比喻依附他人而獲得成功 。
  • 夔(kuí)龍池:夔,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舜帝時期有著名樂官夔;龍常指代賢能之人。夔龍池代表人才聚集之地。

翻譯

站在書院的軒窗前向外望去,滿眼都是那長得美盛的竹子。在這充滿文雅氣息的書院裏,學子們相互研討學問、磨礪品德。自然界中風吹竹子的聲音就像這世間獨特的美妙音樂,不同於絲竹樂器發出的聲響,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竹子在風中的聲音清脆動人,如同敲擊金玉般悅耳。碧綠的梧桐樹雖然有着能供鳳凰棲息的樹枝,但哪裏比得上用實實在在的知識學問去培育學子呢?學子們日後就像乘着旋風高飛的鴻鵠,俯瞰着象徵遠大志向的鴻鵠陂,他們憑藉着自己的才能與見識,就像鳥兒附翼高飛般匯聚在人才濟濟的夔龍池中。

賞析

這首詩是圍繞筠坡書院創作的,有着濃濃的勸學與讚美之意。開篇先描寫書院軒窗外猗猗的竹子,其美好繁茂之景不僅帶給人視覺上的美好感受,也隱喻了書院學子如竹子般有着可以向上生長的潛力。「有斐切磋琢磨足」,明確點出書院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學子們相互學習進步。「天籟鳴風異絲木,晝夜鏘金戛球玉」,詩人以奇特的想象與精準的描寫,用自然界竹子被風吹動的獨特聲音與絲竹樂器作對比,形象地展現出書院這種自然又別樣的優美環境給學子們帶來的心境薰陶,那清脆如金玉碰撞的聲音,也暗示着學子們追求知識、砥礪品行過程中的高雅意境。

詩的後半段詩人筆鋒一轉,以「碧梧空有棲鳳枝」一句轉折,認爲梧桐樹有美好卻虛幻的傳說寄託,不如實實在在地教育培養學子 「以實飼其兒」,強調了務實教育的重要性。最後「扶搖下視鴻鵠陂,附翼會集夔龍池」 詩人以積極的展望收筆,熱切盼望學子們有着鴻鵠般高遠志向,像附翼高飛的鳥兒能最終匯聚在人才聚集之地,在未來取得不凡的成就,表達了對書院學子的深切期望以及對書院培育人才作用的讚美 。整首詩意境優美,用詞巧妙,通過多種意象和比喻,展現出書院學習環境、學習氛圍以及對學子未來的美好願景 。

周必大

周必大

宋吉州廬陵人,字子充,又字洪道,號省齋居士,晚號平園老叟。高宗紹興二十一年進士。授徽州戶曹,累遷監察御史。孝宗即位,除起居郎,應詔上十事,皆切時弊。權給事中,繳駁不避權幸。後任樞密使,創諸軍點試法。淳熙十四年,拜右丞相,進左丞相。光宗時,封益國公。遭彈劾,出判潭州。寧宗初,以少傅致仕。卒諡文忠。工文詞,有《玉堂類稿》、《玉堂雜記》、《平園集》、《省齋集》等八十一種,後人匯爲《益國周文忠公全集》。(⊙《攻愧集》卷九四神道碑》 ► 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