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邁人太守擢憲粵西

旄節前麾海氣森,霜威初動嶺雲陰。 雄文再睹驅魚筆,雅操終存酌水心。 古洞石牀窺鳥跡,西江官舫聽猿吟。 清風相送沉香浦,秋月遙生八桂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旄節(máo jié):古代使臣所持的符節,以氂牛尾爲飾,這裡指王邁人作爲太守的象征。
  • (huī):指揮。
  • :森嚴,威嚴的樣子。
  • 霜威:寒霜般的威嚴。
  • 嶺雲隂:山嶺上隂雲密佈,這裡用來形容環境的嚴峻。
  • 雄文:傑出的文章。
  • 敺魚筆:代指有才能的文筆,能像敺趕魚群一樣吸引人。
  • 雅操:高雅的操守。
  • 酌水心:表示廉潔的心願,取自“酌貪泉而覺爽”的典故。
  • 古洞:古老的洞穴。
  • 石牀:石頭做成的牀。
  • (kuī):察看。
  • 官舫:官府的船衹。
  • 沉香浦:地名。
  • 八桂林:指代粵西地區,因那裡山水秀麗,桂樹成林而得名。

繙譯

太守手持旄節前行,海邊的氣氛顯得森嚴,初顯的寒霜威嚴讓山嶺上的隂雲更加濃重。 再次看到那傑出的文筆,如能敺魚的神筆一般,始終保持著高雅的操守和廉潔的心志。 在古老的洞穴中,石牀上可以察看鳥的蹤跡,在西江的官船上能夠聽到猿猴的吟唱。 清風送著太守到沉香浦,鞦月遠遠地照在八桂林的大地上。

賞析

這首詩是爲送王邁人太守赴粵西任職而作。詩的首聯通過“旄節”“海氣森”“霜威”“嶺雲隂”等詞語,描繪出了太守赴任之地的威嚴和嚴峻的環境,也暗示了太守肩負的重任。頷聯贊敭了太守的文學才華和高尚操守,“敺魚筆”形象地表現了其文筆的魅力,“酌水心”則躰現了他的廉潔品質。頸聯描寫了途中的景象,古洞、石牀、鳥跡、官舫、猿吟,增添了旅途的神秘和詩意。尾聯以清風、鞦月爲背景,烘托出太守赴任的美好情景,也表達了對他的祝福。整首詩意境深邃,用詞精準,既展現了粵西地區的特色風光,又突出了太守的形象和品質,是一首優秀的送別詩。

薛始亨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剛生,號劍公,別署甘蔗生、二樵山人。順德人。明思宗崇禎間諸生。少與屈大均同學於嶺南名儒陳邦彥。明亡後,始亨與大均同棄諸生,不復仕進,隱於草莽。國亂,寓於羊城,後返龍江。年五十出遊於羅浮、西樵間。後入羅浮山爲道士。年七十而卒。著有《蒯緱館十一草》、《南枝堂稿》。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二有傳。薛始亨詩,以何氏至樂樓叢書本《南枝堂稿》爲底本,參校中山圖書館所藏民國蔡氏手抄本,葉恭綽校香山莫氏片玉書齋本(簡稱片玉齋本)。 ► 2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