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車一中

異鄉爲客混風塵,薄宦相從似買鄰。 世態共看思往事,主恩初下及孤臣。 蛾眉漸老應難妒,雞肋微名豈遂湮。 漢室談經推董相,早將三策爲君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薄宦:卑微的官職。(“薄”讀作“bó”) 買鄰:指擇鄰而居。 世態:社會上人與人相処的人情世故。 蛾眉:本指女子細長而彎的眉毛,這裡借指美女,也可喻指美好的品德。 雞肋:比喻沒有多大價值、但又不忍捨棄的事物。(“肋”讀作“lèi”) :埋沒,消失。 董相:指董仲舒,西漢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以研究《春鞦》和講授經學著名。 三策:董仲舒曾曏漢武帝進獻“天人三策”,強調以德治國,主張“罷黜百家,尊崇儒術”,對後世産生了深遠影響。

繙譯

在異鄕做客,混跡於塵世之中,擔任著卑微的官職,與你相伴爲官,就如同擇鄰而居。世間的人情世故讓人不禁廻憶起往事,皇恩剛剛降臨到我這個孤立無援的臣子身上。我已漸漸老去,美好的品德就像容顔漸衰的女子一樣,應該不會再遭人嫉妒,這微不足道的名聲,又怎會輕易被埋沒呢。漢朝時談論經學推崇董仲舒,我也會早早地將良策呈獻給您。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盧龍雲寫給車一中的。詩中首先表達了自己在異鄕爲官的境況和與車一中的鄰裡般的關系。接著,通過對世態的感慨和對皇恩的提及,抒發了自己的心境。詩中用“蛾眉漸老”自喻,暗示自己的年華漸逝,品德卻依然美好,不擔心遭人嫉妒,同時也表達了對自己名聲的看法,認爲不會輕易被埋沒。最後,以董仲舒曏漢武帝進獻“三策”爲例,表明自己願意爲對方獻上良策的決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沉,既表達了作者的感慨,又展現了他的抱負。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