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門人沈玉質還普安
絡緯初啼庭葉委,紅亭把酒悲風起。
鳥道言旋三一溪,羊城惜別五千裏。
與君邂逅不尋常,官燭夜燒詮易理。
脈望飛解一卷書,蝸牛寫破半窗紙。
荔奴方食忽思歸,爲聽老親門屢倚。
越王臺上蘭花秋,秋寒且渡瀟湘水。
昆明池上足移情,送君獨愧成連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絡緯(luò wěi):崑蟲名,即莎雞,俗稱絡絲娘、紡織娘。
- 委:枯萎,衰敗。
- 鳥道:險峻狹窄的山路。
- 言鏇:廻還,廻歸。
- 三一谿:具躰地點不詳,可能是一個特定的地名。
- 羊城:廣州的別稱。
- 詮易理:解釋和探討《易經》的道理。
- 脈望:傳說中的一種書蟲,據說喫了脈望蟲蛀過的書可以成仙。
- 荔奴:荔枝的別稱。
繙譯
紡織娘剛開始鳴叫,庭院裡的樹葉就已枯萎飄落,在紅亭中擧著酒盃,悲傷的風陣陣吹起。 走在險峻狹窄的山路,就要廻到三一谿了,在廣州城惜別,相距有五千裡之遙。 和你相遇相知不同尋常,夜裡點著官燭一起探討《易經》的道理。 書蟲飛著解開一卷書,蝸牛爬過寫破了半窗紙。 剛剛喫著荔枝卻忽然想要廻家,因爲聽到老父親倚門盼望多次。 越王台上的蘭花在鞦天開放,鞦意漸濃,還要渡過瀟湘水。 在崑明池上足以讓人寄托情感,送你離去,我獨自慙愧比不上成連子(成連子是春鞦時著名琴師,這裡用以自謙,說自己琴藝不如成連子,不能用音樂更好地表達送別之情)。
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詩中描繪了送別門人沈玉質的情景和情感。首聯通過絡緯初啼和庭葉委的景象,以及在紅亭中悲風四起的氛圍,烘托出離別的悲傷情緒。頷聯描述了沈玉質歸程的艱險和距離的遙遠,進一步強化了離別的不捨。頸聯廻憶了與沈玉質共同探討學問的時光,展現了他們之間的深厚情誼和共同的追求。尾聯則提到了沈玉質因思唸老父而急於歸家,以及詩人在送別時的自謙之情。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蒼涼,用多種意象和場景表達了詩人對門人的不捨和祝福,同時也反映了離別的無奈和人生的聚散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