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劉生題日升圖贈楊郡丞

海門朝旭映扶桑,指顧輝騰被八荒。 雲影三山連浩渺,波光萬里出蒼涼。 川原在處皆生色,草木何心亦向陽。 莫笑野夫貪曝背,由來普照盡窮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海門:指海口,內河通海之處。(「海」讀「hǎi」,「門」讀「mén」)
  • 朝旭:初升的太陽。(「朝」讀「zhāo」,「旭」讀「xù」)
  • 扶桑:神話中的樹名,傳說日出其下。
  • 指顧:手指目顧,形容動作迅速。
  • 輝騰:光輝閃耀。
  • 八荒:八方荒遠的地方。
  • 三山: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
  • 浩渺:形容水面遼闊。
  • 川原:河流與原野。

翻譯

在海口,早晨的陽光映照着神話中日出之處的扶桑,轉眼間光輝閃耀,照耀着八方荒遠之地。雲影下的三座神山連接着浩渺的天際,波光粼粼的萬里海面透出蒼涼之感。河流原野所在之處都增添了色彩,草木不知懷着怎樣的心思也都向着太陽生長。不要嘲笑鄉野之人貪戀曬着太陽的後背,自古以來陽光的普照是遍及窮困的鄉村的。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日出時的壯麗景象,以及陽光普照大地所帶來的生機和希望。詩的首聯通過「海門」「朝旭」「扶桑」等意象,展現出太陽初升時的輝煌,光芒迅速照耀到遠方。頷聯則進一步描寫了雲影下的神山和波光粼粼的海面,營造出一種遼闊而蒼涼的意境。頸聯將目光轉向大地,川原因陽光而增色,草木向陽生長,體現了陽光的滋養和生命的活力。尾聯則以鄉野之人貪戀陽光作結,強調了陽光的普照是無私的,無論是繁華之地還是窮困鄉村,都能享受到陽光的溫暖。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宏大,表達了對自然偉力和生命的讚美。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