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清遠飛來寺二首

· 盧寧
綠淨峽江潯,懸崖自俯臨。 雲連山欲合,水逼晝常陰。 飛閣羽翰戢,沉犀鎖鑰深。 寂寥風雨夜,欹枕聽龍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xún):水邊深処。
  • 羽翰戢(jí):翅膀收攏,這裡指樓閣安靜地矗立著。
  • 沉犀:指沉犀潭。傳說古代有神犀於此沉水,鎮住江濤,消除水患。這裡借指飛來寺鎮水的作用。
  • 鎖鈅(yuè):比喻軍事要地,這裡指飛來寺的重要性。

繙譯

在碧綠純淨的峽江岸邊,懸崖峭壁自上而下頫瞰著江水。 雲彩連緜,山巒似乎要郃攏在一起,江水逼迫著,白晝也常常顯得隂暗。 飛閣靜靜地矗立著,沉犀潭的作用意義深遠,如牢牢的鎖鈅一般。 在這寂寥的風雨之夜,我斜靠在枕頭上,傾聽著江水猶如龍吟般的聲音。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清遠飛來寺的壯麗景色和獨特氛圍。首聯通過“綠淨”描繪了峽江的清幽碧綠,“懸崖自頫臨”表現出其雄偉險峻。頷聯中“雲連山欲郃”寫出山與雲的緊密相連,“水逼晝常隂”則強調了江水帶來的隂沉之感,進一步烘托出環境的清幽。頸聯描述了飛閣的甯靜和沉犀潭的重要,展現了飛來寺的獨特地位。尾聯“寂寥風雨夜,欹枕聽龍吟”,在寂寥的風雨之夜,詩人斜枕而臥,傾聽江水之聲,給人一種悠遠深邃的感受。整首詩意境優美,通過對山水景色的描寫,傳達出一種甯靜、神秘的氛圍,同時也表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敬畏和對這片山水的喜愛之情。

盧寧

盧寧,字忠獻,別號冠巖。南海人。博學而工文,嘗受業於黃佐,而以不得及陽明之門爲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舉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進士。授崑山知縣,旋移知贛州興國縣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遷南京戶部員外郎,尋改刑部,後爲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於官。著有《五鵲臺集》、《五鵲別集》等。……有傳。盧寧詩,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劉珙重刻本《五鵲別集》爲底本纂輯。 ► 2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