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軒圖

· 黎貞
高士愛居震,闢軒恆在東。 曉天才杲杲,旭日已曈曈。 庭草自交翠,檻花相映紅。 焚香讀周易,幽意託羲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高士:志趣、品行高尚的人,這裏指有品德的隱士。
  • :有窗的長廊或小屋。
  • :常常,總是。
  • 杲杲(gǎo gǎo):形容太陽很明亮的樣子。
  • 曈曈(tóng tóng):形容太陽初升由暗而明的樣子。
  • (jiàn):欄杆。
  • 羲農:伏羲氏和神農氏的並稱,是傳說中的上古聖王。

翻譯

有品德的隱士喜愛住在東方,他所開闢的小屋也總是在東向。 清晨天空纔剛剛明亮,旭日已經漸漸升起,光芒閃耀。 庭院中的芳草自然交織着翠綠,欄杆旁的花朵相互映襯着鮮紅。 他點起香閱讀《周易》,將幽深的情意寄託在伏羲氏和神農氏的智慧中。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高士的居處環境和他的生活情趣。詩的首聯點明高士選擇居處在東方,並建造了東向的軒屋,表現出他對東方的喜愛和對寧靜生活的追求。頷聯通過描寫清晨的天色和旭日的景象,展現出一種充滿生機和希望的氛圍。頸聯描繪了庭院中芳草與檻花相互映襯的美麗景色,營造出一個優美的自然環境。尾聯則刻畫了高士焚香讀《周易》,將自己的幽深意趣寄託在古代聖王的智慧中的情景,體現了他的高雅情趣和對精神追求的執着。整首詩意境清新,語言優美,通過對自然景觀和人物活動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高士生活的讚美和對寧靜、高雅生活的嚮往。

黎貞

明廣東新會人,字彥晦,號陶陶生、秫坡。元末從孫蕡學。爲人坦蕩不羈,以詩酒自放。洪武初,署本縣訓導。坐事戍遼東。時孫蕡亦戍遼東,坐藍玉黨被殺,爲斂葬之。歷十八年,放還。卒年五十九。有《秫坡集》、《古今一覽》。 ► 3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