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和鄧司諫閨怨四首春怨

低林逗月照中閨,露溼涼天極望迷。 題寄遠書逢雁度,繡成新恨徹猿啼。 悽悲夜笛風傳坐,亂散秋螢草滿堤。 溪繞路長程倦馬,雞聲幾聽臥樓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dòu):停留,短暫停留的意思。
  • (guī):女子居住的內室。
  • :這裏指飛過。

翻譯

月光灑在低矮的樹林上,映照出中閨的情景,露水沾溼了涼意瀰漫的天空,遠望讓人感到迷茫。想要把遠方的書信寄出,正好遇到大雁飛過;繡成的新的愁恨,直至猿猴啼叫時才完成。悲傷的夜笛聲隨着風兒傳到座位上,紛亂的秋螢在長滿草的堤岸上散開。溪流環繞着道路,路程漫長使馬都感到疲倦,在樓西已經幾次聽到雞叫聲,表明時間流逝。

賞析

這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位女子的春怨之情。詩的首聯通過描寫月光、露水和涼天,營造出一種清冷、迷茫的氛圍,爲全詩的情感基調奠定了基礎。頷聯中「題寄遠書逢雁度,繡成新恨徹猿啼」,表現出女子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和心中的愁苦,通過「逢雁度」和「徹猿啼」的描寫,更加深了這種情感的表達。頸聯的「悽悲夜笛風傳坐,亂散秋螢草滿堤」,進一步渲染了悲傷的氣氛,夜笛的淒涼和秋螢的散亂,都烘托出女子內心的孤寂和哀怨。尾聯「溪繞路長程倦馬,雞聲幾聽臥樓西」,則以馬的疲倦和雞聲的響起,暗示時間的流逝,同時也反映出女子等待的漫長和無奈。整首詩情景交融,通過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的相互映襯,深刻地表現了女子的春怨之情,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