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庾嶺:山名,在今江西省大餘縣南、廣東省南雄縣北。
- 謁(yè):拜見。
- 張文獻公:張九齡,字子壽,一名博物,諡文獻,是唐朝開元年間的名相、詩人。
- 南服:古代王畿以外地區分爲五服,稱南方爲南服。此處指南邊。
- 鄉邦:家鄉。
- 大曆:唐代宗李豫年號(766年-779年)。
- 眷焉:回視貌。留戀貌。
- 先達:有德行學問的前輩。
- 風度:指人的言談舉止和儀態。
翻譯
這個人在南邊崛起,在家鄉擔任宰相。在大曆年前就以詩聞名,到現在(的詩壇)被稱爲盛唐。他的詩名和相業,千年來一同流傳着美名。心中敬慕這位前輩,他的風度怎麼可能是常人所能擁有的。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盧龍雲在經過庾嶺時,拜謁張九齡祠廟所作。詩中高度讚揚了張九齡的才華和功績。首兩句介紹張九齡在南方家鄉擔任宰相,展現其地位之高。接下來提到他在大曆年前就以詩名世,那時的詩壇被視爲盛唐,強調了他在詩歌領域的重要地位和對盛唐詩歌的影響。「詩名與相業,千載並流芳」,將張九齡的詩名和他的相業相提並論,認爲它們都將千古流傳,這是對張九齡全面的肯定和讚美。最後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張九齡的敬仰之情,認爲他的風度非凡,非普通人所能及。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通過對張九齡的歌頌,表達了作者對前賢的敬重和對優秀文化傳統的傳承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