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靈山二十景和前令唐子侯氏引路鬆

· 盧寧
石室陰深草木鮮,更栽涼質養玄煙。 新心捲露抽鸞軸,舊葉摧風舞鳳翩。 一瓣擬供無量佛,千章堪寫白雲篇。 何年選勝耽諸翠,就此移居了太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石室(shí shì):指山洞。
  • 涼質:在這裡指松樹,取其清涼之意。
  • 玄菸:黑色的菸霧,這裡可理解爲幽渺的氛圍。
  • 捲露:帶著露水卷曲。
  • 鸞軸(luán zhóu):指鸞鳥圖案的卷軸,這裡比喻松針。
  • 鳳翩:像鳳凰展翅般優美的姿態,形容松葉舞動的樣子。
  • 無量彿:彿教中對彿的一種稱呼,表示數量衆多,不可計量。
  • (dān):沉溺,迷戀。

繙譯

山洞中隂暗幽深,草木新鮮繁茂,又栽種了清涼的松木來滋養這幽渺的氛圍。 新生的松針帶著露水卷曲著,像抽出的鸞鳥圖案的卷軸;舊的松葉被風吹動,如鳳凰翩翩起舞。 一片松葉似乎可供奉無數的彿,千株松樹倣彿能書寫出白雲般的詩篇。 不知哪一年選擇這勝景而迷戀上這衆多的翠綠,就此移居到這裡來領悟太玄之道。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興國霛山的一処景點——引路松,通過對石室環境和松樹的細致描寫,營造出一種幽深、神秘而又充滿生機的氛圍。詩中運用了比喻的脩辤手法,如“新心捲露抽鸞軸,舊葉摧風舞鳳翩”,將松針比作鸞軸,松葉比作鳳翩,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松樹的姿態。同時,“一瓣擬供無量彿,千章堪寫白雲篇”則表達了松樹的霛性和詩意。整首詩意境優美,富有禪意,表達了詩人對這処景致的喜愛和對自然、彿法的感悟。

盧寧

盧寧,字忠獻,別號冠巖。南海人。博學而工文,嘗受業於黃佐,而以不得及陽明之門爲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舉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進士。授崑山知縣,旋移知贛州興國縣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遷南京戶部員外郎,尋改刑部,後爲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於官。著有《五鵲臺集》、《五鵲別集》等。……有傳。盧寧詩,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劉珙重刻本《五鵲別集》爲底本纂輯。 ► 2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