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海謠

· 黎貞
裹肚爲裙紗作髻,蓢滘日長取菰米。 潮平洲渚卻歸來,齊唱一聲水蕩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裹肚:古代的一種內衣,這裏指用來當作裙子的衣物。(「裹」讀音:guǒ)
  • 蓢滘(lǎng jiào):地名。
  • 菰米(gū mǐ):一種植物,可食用。

翻譯

把內衣當作裙子,用紗當作髮髻,在蓢滘這個地方,白天時間很長,人們去採集菰米。 潮水退去,沙洲顯露出來後就返回,大家一起唱着歌,呼喊着水蕩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海邊居民的生活場景。詩中的人們穿着簡單,以獨特的方式打扮自己,展現了一種樸實的生活狀態。他們在蓢滘這個地方,趁着潮平的時機去採集菰米,體現了他們對自然的依賴和對生活的積極態度。最後大家一起歸來並唱歌,表現出他們的團結和快樂。整首詩語言簡潔,生動地刻畫了海邊居民的日常生活,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黎貞

明廣東新會人,字彥晦,號陶陶生、秫坡。元末從孫蕡學。爲人坦蕩不羈,以詩酒自放。洪武初,署本縣訓導。坐事戍遼東。時孫蕡亦戍遼東,坐藍玉黨被殺,爲斂葬之。歷十八年,放還。卒年五十九。有《秫坡集》、《古今一覽》。 ► 3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