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司馬通伯侍御留別韻二首

風流儒雅重分司,先德猶傳宋太師。 學制久非三舍法,教條今過百年期。 冰霜飽歷承家訓,桃李深培答主知。 聞說行臺多暇日,餘情還付墨淋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和詩,依照別人詩作的韻腳或內容作詩。
  • 司馬通伯侍御:人名,可能是明代的一位官員或文人。
  • 留別韻:離別時所作的詩,依照特定的韻腳。
  • 風流儒雅:形容人既風趣又有學問。
  • 重分司:重要的官職或職責。
  • 先德:祖先的德行。
  • 宋太師:宋代的太師,一種高官。
  • 學制:教育制度。
  • 三舍法:古代的一種教育制度,具體內容不詳。
  • 教條:教育規則或原則。
  • 百年期:長時間。
  • 冰霜飽歷:經歷了很多艱難困苦。
  • 承家訓:繼承家族的傳統和教誨。
  • 桃李:比喻學生或弟子。
  • 答主知:回報主人的知遇之恩。
  • 行臺:官署名,指地方行政機構。
  • 餘情:餘下的情感或興趣。
  • 墨淋漓:形容書法或繪畫時墨跡飽滿,充滿情感。

翻譯

你以風趣和學問著稱,擔任着重要的官職,人們至今仍在傳頌你祖先的德行,如同宋代的太師一般。現在的教育制度已不再沿用古代的三舍法,而教育規則卻已延續了百年之久。你歷經艱難困苦,繼承了家族的教誨,培養了衆多的學生,以回報主人的知遇之恩。聽說你在行臺有很多空閒時間,你的餘情都投入到了書法和繪畫中,墨跡飽滿,情感豐富。

賞析

這首詩是程敏政和司馬通伯侍御的留別詩,表達了對司馬通伯的敬重和讚美。詩中,程敏政稱讚司馬通伯不僅風流儒雅,而且承襲了先祖的德行,擔任重要職務,對教育有着深遠的影響。同時,他也提到了司馬通伯在艱難中堅持家族教誨,培養學生,以及在閒暇之餘投身於藝術創作的情景。整首詩語言典雅,情感真摯,既展現了司馬通伯的品德和才華,也體現了程敏政對他的深厚情誼。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