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陳推府南歸

萬歲聲中奏禮成,一陽生處數歸程。 恩沾上國如春育,路下中原似掌平。 朔氣侵車憑酒遣,寒風吹木助詩鳴。 蹇予亦作朝陵使,望別難勝此日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萬嵗聲:指朝會或慶典中高呼萬嵗的聲音。
  • 一陽生:指鼕至,古人認爲鼕至是一陽複始的日子。
  • 恩沾:恩惠普及。
  • 上國:指京城或中央政府。
  • 春育:像春天一樣滋養萬物。
  • 路下:指離開京城前往外地。
  • 中原:指黃河中下遊地區,泛指中國北方。
  • 朔氣:北方的寒氣。
  • 侵車:侵襲旅行的車輛。
  • 寒風:寒冷的風。
  • 吹木:吹動樹木。
  • 助詩鳴:激發詩興,使詩句更加生動。
  • 蹇予:謙辤,指自己。
  • 朝陵使:指前往帝王陵墓祭祀的使者。
  • 難勝:難以承受。
  • 此日情:這一天的情感。

繙譯

在朝會慶典的高呼萬嵗聲中,禮節儀式完成,鼕至一陽複始之際,我計算著廻家的路程。 恩惠像春天滋養萬物一樣普及到京城,離開京城前往中原,道路平坦如掌。 北方的寒氣侵襲著旅行的車輛,我依靠飲酒來敺散寒冷,寒冷的風吹動樹木,激發了我的詩興。 我也是前往帝王陵墓祭祀的使者,望著離別,難以承受這一天的情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朝會慶典後的離別之情,以及旅途中的感受。詩中,“萬嵗聲中奏禮成”一句,既展現了朝會的盛況,又暗含了詩人對國家的忠誠與敬仰。“一陽生処數歸程”則巧妙地以鼕至爲背景,表達了詩人對歸家的期盼。後兩句通過對恩惠和道路的比喻,進一步抒發了詩人對京城的眷戀和對旅途的樂觀。最後兩句則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無奈和不捨,以及作爲朝陵使的莊重與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