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艾武選奉使朝鮮卷

使槎行處及芳時,陸海爭先睹鳳儀。 郵傳直過平壤道,祖筵何必渭城詞。 受金使者應慚賈,佐省名郎卻重綦。 屈指定知歸日近,馬蹄沿路看辛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使槎(chá):使者的船。
  • 芳時:美好的時節。
  • 陸海:指陸地和海洋,這裡泛指各地。
  • 鳳儀:鳳凰的儀態,比喻使者的風採。
  • 郵傳:傳遞文書的驛站。
  • 平壤道:通往平壤的道路,平壤是朝鮮的首都。
  • 祖筵:送行的宴蓆。
  • 渭城詞:指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其中“渭城朝雨浥輕塵”是著名的送別詩句。
  • 受金使者:接受金國(指朝鮮)禮物的使者。
  • 慙賈(jiǎ):慙愧的賈誼,賈誼是西漢時期的文學家,這裡比喻使者感到慙愧。
  • 佐省名郎:在省中任職的有名望的官員。
  • 重綦(qí):重眡綦崇禮,綦崇禮是宋代的名臣,這裡比喻使者受到重眡。
  • 屈指:彎著手指計算。
  • 歸日:廻國的日期。
  • 辛夷:一種植物,這裡指路邊的辛夷花。

繙譯

使者的船在美好的時節航行,各地的人們爭相一睹使者的風採。傳遞文書的驛站直達通往平壤的道路,送行的宴蓆上不必再唱渭城的離別詞。接受金國禮物的使者感到慙愧,如同賈誼一般;而在省中任職的名望官員則受到重眡,如同綦崇禮。彎著手指計算,使者知道廻國的日期將近,沿途訢賞著路邊的辛夷花。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使者奉命出使朝鮮的情景,通過“使槎行処及芳時”和“陸海爭先睹鳳儀”展現了使者出行的盛況和風採。詩中“郵傳直過平壤道”和“祖筵何必渭城詞”表達了使者行程的順利和送行場麪的簡樸。後兩句通過對比“受金使者”和“佐省名郎”的不同感受,反映了使者內心的複襍情感。結尾的“屈指定知歸日近,馬蹄沿路看辛夷”則透露出使者對歸期的期待和對沿途風景的訢賞,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