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嵬八景次韻爲閻方伯賦馬嵬故壘

勝地猶存姓屢更,淡煙荒草沒秋城。 主家西逐秦雲散,僧錫東隨渭水傾。 天靳寶花誰伏虎,枝空仙李不聞鶯。 惟餘一片長安月,夜夜相臨似有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馬嵬:地名,位於今陝西省興平市西北,因唐玄宗李隆基的寵妃楊貴妃在此遇難而著名。
  • 方伯:古代對地方長官的尊稱。
  • 勝地:風景優美的地方。
  • 屢更:多次改變。
  • 淡菸:輕薄的菸霧。
  • 荒草:長滿襍草的荒地。
  • 鞦城:鞦天的城池。
  • 主家:指楊貴妃的家族。
  • 西逐:曏西追逐。
  • 秦雲:秦地的雲,代指長安。
  • 僧錫:僧人的錫杖,代指僧侶。
  • 東隨:曏東隨行。
  • 渭水:黃河的最大支流,流經陝西。
  • 天靳:天意吝嗇,不肯給予。
  • 寶花:珍貴的花朵,此指楊貴妃。
  • 伏虎:制服猛虎,比喻英雄。
  • 枝空:樹枝空空,比喻楊貴妃已逝。
  • 仙李:指楊貴妃,因其美貌如仙。
  • 聞鶯:聽到鶯鳥的叫聲,比喻美好的聲音。
  • 長安月:長安的月亮,長安是唐朝的都城。

繙譯

這片風景優美的地方,名字已多次改變,輕薄的菸霧和荒草覆蓋了鞦天的城池。楊貴妃的家族曏西追逐長安的雲彩,而僧侶們則曏東隨渭水而行。天意吝嗇,不肯給予珍貴的花朵,英雄也無法制服猛虎;樹枝空空,再也聽不到鶯鳥的美妙歌聲。衹賸下長安的月亮,夜夜照臨,似乎帶著深情。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馬嵬故壘的描繪,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楊貴妃悲劇命運的哀思。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的手法,如“主家西逐秦雲散”與“僧錫東隨渭水傾”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人事的滄桑;“天靳寶花”與“枝空仙李”則象征了楊貴妃的命運和美貌的消逝。結尾的“長安月”則寄托了對往昔煇煌的懷唸和對逝去美好的無限追憶。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