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歌
周原石鼓奇且綍,幾年蹤跡沈蓬萊。世遙幾得睹拓本,殘章斷碣如瓊瑰。
何人輦載逾千里,至今照耀黃金臺。河傾崑崙勢曲折,雪壓泰華高崔巍。
蔡邕嵇康那足數,石經奔走洪都儕。回思共和曆隋代,披荒斫古其誰哉。
天昏地慘鬼夜哭,至寶欲出風雲埋。韓韋博雅始一識,鄭向搜索窮山隈。
四百六字傳青簡,二千餘載開蒼苔。龍畫旁分爪蟠互,蟲書深刻神剪裁。
求致太學竟不果,鳳翔落莫空山崖。皇明文物邁前古,衝融雅頌相沿洄。
辟雍橫陳雜睟赩,廟堂臚列參樽罍。想見周王盛羽獵,從臣撰述皆奇才。
聲詩炳蔚垂日月,雕鏤宛轉回雲雷。之罘山泐跡半掃,漢水鼎沈名已灰。
豈知籀往跡自在,摩挲細讀如談詼。近傳岣嶁碑更偉,青字赤石巨以魁。
宣王雄俊神禹智,何異鼻祖於雲來。神物出沒兩不偶,昔何掩翳今昭回。
安得移之置一處,拿龍披鳳心眼開。春風卻立讀萬過,咎繇吉甫親追陪。
嗚呼!咎繇吉甫常追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石鼓:古代刻有文字的鼓形石刻,此處特指周原石鼓。
- 綍(fú):繩索,此處形容石鼓的奇特和重要。
- 拓本:將碑刻、銅器等文物的文字或圖案拓印下來的紙本。
- 瓊瑰:美玉,比喻珍貴。
- 輦載:用車載運。
- 黃金臺:古代高臺,此處比喻珍貴之物所在。
- 崑崙:山名,古代神話中的神山。
- 泰華:泰山和華山,比喻高大雄偉。
- 蔡邕、嵇康:均爲東漢時期的文學家、書法家。
- 石經:刻在石碑上的經典文獻。
- 洪都:指南昌,古稱洪都。
- 共和:指西周時期的共和行政。
- 隋代: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
- 太學:古代的國家最高學府。
- 辟雍:古代的學校。
- 睟赩(suì xì):光亮鮮明。
- 廟堂:朝廷。
- 臚列:陳列。
- 樽罍(zūn léi):古代的酒器。
- 聲詩:有聲的詩歌。
- 雕鏤:雕刻。
- 之罘山:山名,位於今山東省。
- 泐(lè):石頭裂開。
- 籀(zhòu):古代的一種文字。
- 岣嶁碑:古代石碑名。
- 鼻祖:比喻事物的創始者。
- 昭回:明亮迴旋。
- 咎繇、吉甫:古代賢臣。
翻譯
周原的石鼓既奇特又重要,多年來它的蹤跡沉沒在蓬萊仙境。世人難得一見其拓本,那些殘缺的章節和斷裂的碑碣就像珍貴的美玉。是誰將它用車載運,跨越千里,至今它依然照耀着黃金臺。河流從崑崙山傾瀉而下,曲折蜿蜒,雪覆蓋的泰山和華山高聳巍峨。蔡邕和嵇康又怎能與之相比,石經在洪都流傳,成爲同類中的佼佼者。回想共和時期到隋代,誰能在荒蕪中挖掘古蹟呢?天地昏暗,鬼神夜哭,至寶即將出現,風雲爲之掩埋。韓韋博雅初次辨識,鄭向在山谷中深入搜索。四百六十字傳於青簡,兩千餘年破土而出。龍形圖案旁邊分叉,蟠曲交錯,蟲書深刻,神韻剪裁。本想將其送往太學,卻未能實現,鳳翔之地空留山崖。明朝的文物超越前古,衝融雅頌,相互沿襲。辟雍中橫陳着光亮鮮明的文物,廟堂中陳列着參差的酒器。可以想象周王盛大的羽獵,從臣們撰寫的都是奇才之作。聲詩光彩奪目,垂掛日月,雕鏤宛轉,迴旋雲雷。之罘山的裂痕已半掃,漢水鼎沉,名聲已逝。豈知籀文古蹟依然存在,摩挲細讀,如同談笑。近傳岣嶁碑更爲偉大,青字赤石,巨大而魁梧。宣王的雄俊與禹的智慧,無異於鼻祖從雲中來。神物出沒,兩者不偶,昔日掩翳,今日明亮迴旋。如何能將其移至一處,拿龍披鳳,心眼大開。春風中站立,讀萬遍,咎繇吉甫親自陪伴。
賞析
這首作品讚美了周原石鼓的珍貴與重要,通過豐富的想象和生動的比喻,描繪了石鼓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詩中,作者通過對石鼓的描述,展現了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藝術魅力,同時表達了對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對歷史的追溯。詩的語言華麗,意境深遠,通過對石鼓的讚美,反映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對歷史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