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之南嶽登岸渡武溪過芙蓉寄覺山

驅車渡武溪,路過芙蓉西。 憶我去年遊,舊路意皆迷。 去年今年人,王孫芳草萋。 有風東南來,飄飄吹我衣。 萬里誰雲遠,寸心以爲期。 起腳即已到,嶽嶺同天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武溪:地名,位於今湖南省境內。
  • 芙蓉:地名,可能指芙蓉山或芙蓉鎮。
  • 王孫芳草萋:出自《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意指王孫遠遊未歸,春草茂盛。這裏比喻時光流逝,人事已非。
  • 飄飄:形容風輕柔地吹拂。
  • 寸心以爲期:心中所期望的,即心之所向。
  • 嶽嶺:指南嶽衡山。

翻譯

我驅車渡過武溪,路過芙蓉鎮的西邊。 回憶起去年我曾遊歷此地,舊日的路線已讓我感到迷茫。 去年和今年的人事變遷,如同王孫遠遊未歸,春草依舊茂盛。 東南方向吹來的風,輕柔地吹拂着我的衣襟。 即使相隔萬里,我心中的期望從未改變。 只要邁出腳步,便已到達,南嶽衡山彷彿與天同高。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再次遊歷南嶽途中的所見所感,表達了時光流轉、人事變遷的感慨,以及對遠方的嚮往和內心的堅定。詩中運用了「王孫芳草萋」的典故,增強了詩歌的意蘊。結尾的「起腳即已到,嶽嶺同天齊」則展現了詩人豁達的胸襟和對理想的執着追求。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