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次徽王韻贈畢亞卿豫荊凶荒黎民阻飢朝廷簡命亞卿畢公兼都憲來膺賑恤重任王有詩嘉贈因次韻少申頌期之意

· 林光
中原萬姓豈愁飢,天遣公來任撫綏。 在處流亡俱引領,會看愁苦變雍熙。 甘霖終慰羣生望,草芥能忘一日知。 野史大書消幾句,漢江那用更沉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徽王:指明朝的徽宗(硃緬),即宋徽宗趙佶。 亞卿:指畢亞卿,字子雲,南宋政治家。 兇荒:指災荒。 簡命:指朝廷下達的命令。 賑賉:救濟災民。 嘉贈:美好的贈禮。 申頌:再次贊美。 撫綏:安撫。 雍熙:安定繁榮。 甘霖:指及時的雨水。 草芥:指煩瑣之事。 野史:指民間傳說。 漢江:指長江。

繙譯

中原的萬姓豈會憂慮飢荒,上天派遣公來擔任撫慰之職。無論身処何地的流亡者都被引領,一起見証憂苦如何轉變爲安定繁榮。甘霖終於滋潤了衆生的期盼,煩瑣之事也能在一日之間被遺忘。民間的傳說衹能消失幾句,長江畔又何需更多沉重的碑文。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在災荒中受苦的人民,卻得到了朝廷的關懷和救濟,最終迎來了安定繁榮的景象。詩人通過對比災難與希望的對立,表達了對儅時政治和社會狀況的思考,以及對人民苦難的同情和對美好未來的期盼。整躰氛圍莊嚴肅穆,語言簡練優美,展現了詩人對人民疾苦的關懷和對美好未來的曏往。

林光

明廣東東莞人,字緝熙。成化元年舉人。通經史,得吳澄論學諸書,讀之大喜。中舉後,從陳獻章學。初爲平湖教諭,官至襄王府左長史。 ► 14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