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出京留別諸明公次屠亞卿元勳先生見贈韻三首

· 林光
胄監三年錄腐儒,宮牆仰見聖規模。 忙來行李輕千里,老去煙波負五湖。 禮樂河間疑可復,文章西漢豈終無。 襄陽此去知何補,空有狂言落帝都。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胄監(zhòu jiān):指監察官員。胄,古代官名,監察官員之意。
腐儒(fǔ rú):指道德敗壞的儒生。
煙波(yān bō):指江湖、河流的景色。
禮樂(lǐ yuè):古代的一種文化形式,包括禮儀和音樂。
文章西漢(wén zhāng xī hàn):指西漢時期的文學。
襄陽(xiāng yáng):地名,古代重要城市。
狂言(kuáng yán):指不切實際的言論。
帝都(dì dū):指京城,即帝王所在的都城。

翻譯

監察官員三年來記錄了許多道德敗壞的儒生,站在宮牆上仰望着莊嚴的規模。
匆忙間帶着行李輕輕地走了千里,年歲漸長時卻揹負着江湖河流的煙波。
禮樂文化在河間地區或許會再現,西漢時期的文學又怎會永遠消失呢?
前往襄陽,我該做些什麼補償呢?只剩下空洞的不切實際言論在帝都中飄蕩。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出京離別的情景,表達了對時代風雲變幻和個人命運沉浮的感慨。詩中通過對古代官員、儒生、文化、文學等諸多元素的描繪,展現了對社會現實和個人命運的思考。詩人在離別之際,對過去的種種感慨交織在詩中,表達了對未來的迷茫和對過去的留戀之情。

林光

明廣東東莞人,字緝熙。成化元年舉人。通經史,得吳澄論學諸書,讀之大喜。中舉後,從陳獻章學。初爲平湖教諭,官至襄王府左長史。 ► 14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