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愧詩示戶部尚書夏原吉
關中歲屢歉,民食無所資。
郡縣既上言,能不軫恤之。
周禮十二政,散貨首所宜。
給帛遣使者,發廩飭有司。
臨軒戒將命,遄往毋遲遲。
命下苟或後,施濟安所期。
吾聞有道世,民免寒與飢。
循己不遑寧,因情書愧辭。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書愧:自謙自貶,以自己的著作來謙遜自己
示:展示
戶部尚書:戶部的尚書,尚書是古代官職名,相當於現在的部長
夏原吉:夏原吉(xià yuán jí):人名,指夏原吉
翻譯
我謙卑地將我的著作獻給戶部尚書夏原吉先生,以示敬意。
關中地區多年來糧食短缺,百姓沒有來源。各地官員已經上報,請您能夠體恤他們。按照周禮的十二政策,分發貨物以滿足當務之急。賜予絲綢並派遣使者,下令糧食庫官員發放。請您在朝堂上警告將領和下達命令,讓他們迅速行動,不要拖延。如果命令下達後有所延誤,還請您施捨救濟,安撫人們的期望。我聽說有道之君在位時,百姓免受寒冷和飢餓之苦。我按照自己的意願,寫下這封謙卑的信函。
賞析
這首詩是明朝皇帝朱瞻基寫給戶部尚書夏原吉的一首書信。詩中表達了對百姓困境的關注和對官員的期望,希望能夠通過政府的施捨和救濟來解決民生問題。朱瞻基在詩中自謙自貶,以自己的著作來表達自己的心意,展現了一位君主對國家民生的責任感和關懷之情。

朱瞻基
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熾和誠孝昭皇后張氏的長子,年號宣德,自號長春真人。洪熙元年(1425年)至宣德十年(1435年)在位。朱瞻基幼年就深受祖父朱棣與父親的喜愛與賞識。永樂九年(1411年)被成祖立為皇太孫,數度隨朱棣征討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漢王朱高煦之變。次年,從閣臣楊士奇、楊榮等議,停止用兵交趾。重視整頓吏治和財政,繼續實行仁宗緩和社會矛盾的措施。在位期間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像於謙、周忱這樣的巡撫,一時人才濟濟。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朱瞻基與其父親的統治加在一起雖短短十一年,但卻被史學家們稱之為「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同時,明宣宗也是傑出的書畫家。翰墨圖書,極為精緻,「點墨寫生,遂與宣和(宋徽宗)爭勝」。書法能於圓熟之外見遒勁。尤工繪事,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均佳。鈐「廣運之寶」、「武英殿寶」及「雍熙世人」等印章。
宣德十年(1435年)去世,終年38歲,葬十三陵之景陵。廟號宣宗,謚號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也稱「宣宗章皇帝」。長子朱祁鎮繼位。有《明宣宗御制樂府》一卷。
► 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