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爲郎七載自被譴命忽爾逾年五日郡齋北望依依乃憶長孺禁闥之對子壽積戀之篇獨何爲哉聊申短述見古今之情有同

昔忝含香貴,浮年屢已侵。 自期酬白璧,誰道鑠黃金。 命縷愁來續,恩波譴去深。 荊南嘗積戀,行見鄙人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郎(láng):古代對男子的尊稱,相當於現代的先生或男士。譴(qiǎn):貶謫,放逐。郡(jùn):古代行政區劃單位,相當於現代的縣。長孺(zhǎng rǔ):長大的孩子。禁闥(jìn tà):宮廷中的禁地。子壽(zǐ shòu):指長子和次子。篇(piān):文章。申短述(shēn duǎn shù):略述。荊南(jīng nán):指南方的荊州一帶。鄙人(bǐ rén):指平民百姓。

翻譯

我作爲一名郎,被貶謫已有七年之久,時間匆匆過去,如今已經超過了五年。我站在郡官的齋房裏,望着北方,滿懷思念,回憶起與長大的孩子在禁闥中相處的情景,思緒萬千,心中的感情如此深厚。曾經寫下過長子和次子的篇章,但這一切又有何意義呢?我只能簡單地描述一下古往今來的情感,發現其中有些共通之處。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皇甫涍被貶謫之後對家庭和過去的思念之情。詩中通過郎七載自被譴命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在異鄉漂泊的孤寂與無奈。詩人回憶起與長大的孩子在禁闥中的相處,表現出對家庭溫暖的嚮往和思念。詩中的情感真摯動人,通過古詩詞的形式,將詩人內心的感慨和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皇甫涍

明蘇州長洲人,字子安,號少玄。皇甫錄次子。嘉靖十一年進士,初授工部主事,改禮部,官至浙江按察僉事。好學工詩,與兄皇甫衝、弟皇甫汸、皇甫濂稱皇甫四傑。自負才俊,多忤物。有《皇甫少玄集》。 ► 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