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中憲大夫嶺北行省左右司郎中蘇公志道哀詩

蘇公廊廟姿,推擇起爲吏。 論議動引經,舉措必由義。 惟時方大旱,謂咎在冤滯。 決獄天乃雨,凶年化豐歲。 流聲滿山西,憲府立羅致。 慷慨平生懷,遂佐直指使。 受命按邊鄙,正色行使事。 邊臣既威服,使亦免顛躓。 六曹收雄材,兩府資遠器。 激昂天下事,往往見謀議。 十載拘掾曹,彌年困文字。 雖雲富匡贊,豈足盡材藝。 一命廁省僚,句稽得深弊。 銓選班爵冗,出入錢穀細。 並緣出多門,穿穴肆奸利。 有如水上萍,驅去還復至。 因風一披蕩,暫得免蒙翳。 再命主賊曹,持平獨丕蔽。 恆求情中實,動究法外意。 功罪必誅賞,義惡俱惕厲。 三命參宥密,令聞益昭晰。 和林跨大漠,肇造此根柢。 東際瀚海頭,西控流沙裔。 北窮陰山外,南掎兩都勢。 連營列萬里,倉庾千萬計。 鎮以磐石宗,重以分省寄。 憶昔大德末,成廟方厭世。 桓桓忠獻王,功大更多智。 武德既踐阼,宮闕始清閟。 越邸矜微勞,寵極心乃異。 國有社稷臣,讒乃惑聰睿。 遂輟股肱任,往重藩屏系。 有威如雷霆,有恩若元氣。 耕鑿比中上,什伍相錯置。 士忘遠戍苦,民見太平治。 道路無拾遺,商旅畢懷惠。 忠獻一朝沒,武皇亦遐棄。 駸尋延祐中,權相擢天位。 磨牙吮人血,掉尾恣狂猘。 戕賊骨肉親,迫逐見危墜。 天人共震怒,降災及茲地。 大雪深丈餘,人馬相枕斃。 重爲朝廷憂,夙夜靡寧志。 除吏超五等,聞者盡驚避。 蘇公拜郎中,即日辭九陛。 厚祿非所榮,高爵非所貴。 彼民亦天民,安得皆坐視。 兼程到官所,發廩急賙濟。 死者何嗟及,存者再生遂。 閭閻漸蘇息,竭力補黥劓。 飛書九重天,請爲兵民備。 募粟實塞下,慎勿憚勞費。 天子賜問勞,名王致金幣。 至今賴長策,當時已多忌。 如何方賜環,及國竟長逝。 都人走相哭,行子爲歔欷。 崩騰朔風迅,慘淡浮雲曳。 蒼松拔其根,黃鵠鎩其翅。 幸哉有令子,名已注簡記。 千秋常山下,豪傑一揮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廊廟姿:指有才幹和德行,適合擔任國家重要職務的人。
  • 決獄:審理案件。
  • 憲府:指御史臺,負責監察的機構。
  • 直指使:直接向皇帝報告的使者。
  • 邊鄙:邊遠地區。
  • 顛躓:跌倒,比喻遭遇困難。
  • 六曹:古代官制中的六個部門。
  • 兩府:指中書省和門下省。
  • 拘掾曹:指在官府中擔任文職。
  • 句稽:查考,審覈。
  • 銓選:選拔官員。
  • 班爵:官職和爵位。
  • 並緣:相互勾結。
  • 披蕩:清除,掃蕩。
  • 賊曹:負責處理盜賊案件的官職。
  • 宥密:寬容,祕密。
  • 和林:地名,位於今蒙古國境內。
  • 流沙裔:指邊遠的沙漠地區。
  • :牽制,控制。
  • 磐石宗:比喻穩固的宗族或政權。
  • 厭世:去世。
  • 越邸:指越王府。
  • 藩屏:比喻國家的屏障。
  • 駸尋:逐漸。
  • 磨牙吮人血:比喻殘暴貪婪。
  • 掉尾恣狂猘:形容放縱狂妄。
  • 遐棄:遠去,拋棄。
  • 什伍:古代軍隊的編制,五人爲伍,十人爲什。
  • 黥劓:古代的刑罰,黥是刺字,劓是割鼻。
  • 賜環:賜予環佩,表示召回。
  • 歔欷:哭泣。
  • 鎩其翅:折斷翅膀。

翻譯

蘇公具有擔任國家重要職務的才幹和德行,被推選爲官吏。他的言論常常引用經典,行爲必定遵循正義。當時正值大旱,他認爲這是由於冤案滯留所致。審理案件後,天降甘霖,凶年轉爲豐收年。他的名聲傳遍山西,憲府立即將他羅致。他慷慨陳詞,表達平生的抱負,於是輔佐直指使。他接受命令巡視邊遠地區,正色行使職權。邊臣因此威服,使者也免於遭遇困難。六個部門都收攬了雄才,中書省和門下省也得到了遠大的器重。他激昂地討論國家大事,常常提出有見地的謀議。十年來,他在官府中擔任文職,常年困於文字工作。雖然他富有匡助和讚譽,但怎能充分展示他的才藝呢?他一度擔任省僚,深入查考弊端。選拔官員和班爵冗雜,出入的錢穀細密。他們相互勾結,肆無忌憚地謀取私利。就像水上的浮萍,被驅趕後又回來。藉助風力一掃而空,暫時得以免受矇蔽。他再次擔任處理盜賊案件的官職,堅持公平,獨自揭露弊端。他常常尋求事實真相,動輒探究法律之外的意圖。功罪必究,賞罰分明,正義與邪惡都受到惕厲。他三次擔任宥密,令名益發昭晰。和林跨越廣闊的沙漠,建立根基。東至瀚海之頭,西控流沙邊遠地區。北至陰山之外,南控兩都之勢。連營列萬里,倉庾千萬計。鎮以磐石宗,重以分省寄。回憶大德末年,成廟方纔去世。忠獻王武德即位,宮闕始清閟。越邸自矜微勞,寵極心乃異。國有社稷臣,讒乃惑聰睿。遂輟股肱任,往重藩屏系。有威如雷霆,有恩若元氣。耕鑿比中上,什伍相錯置。士忘遠戍苦,民見太平治。道路無拾遺,商旅畢懷惠。忠獻一朝沒,武皇亦遐棄。駸尋延祐中,權相擢天位。磨牙吮人血,掉尾恣狂猘。戕賊骨肉親,迫逐見危墜。天人共震怒,降災及茲地。大雪深丈餘,人馬相枕斃。重爲朝廷憂,夙夜靡寧志。除吏超五等,聞者盡驚避。蘇公拜郎中,即日辭九陛。厚祿非所榮,高爵非所貴。彼民亦天民,安得皆坐視。兼程到官所,發廩急賙濟。死者何嗟及,存者再生遂。閭閻漸蘇息,竭力補黥劓。飛書九重天,請爲兵民備。募粟實塞下,慎勿憚勞費。天子賜問勞,名王致金幣。至今賴長策,當時已多忌。如何方賜環,及國竟長逝。都人走相哭,行子爲歔欷。崩騰朔風迅,慘淡浮雲曳。蒼松拔其根,黃鵠鎩其翅。幸哉有令子,名已注簡記。千秋常山下,豪傑一揮涕。

賞析

這首詩是對蘇公志道的哀悼和讚頌。詩中詳細描述了蘇公的生平事蹟和爲國家所做的貢獻,展現了他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通過對比蘇公的正直與當時社會的腐敗,詩人表達了對蘇公的深切懷念和對時局的憂慮。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歷史典故和生動的比喻,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蘇公的偉大形象和詩人的悲憫情懷。

揭傒斯

揭傒斯

元龍興富州(今江西豐城杜市鎮大屋場)江右人,字曼碩,號貞文。元朝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史學家。家貧力學,貫通百氏,有文名。仁宗延祐初,程鉅夫、盧摯薦於朝,由布衣特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凡三入翰林。文宗時開奎章閣,首擢授經郎,以教勛戚大臣子孫,帝恆以字呼之而不名。與修《經世大典》。順帝元統初,遷翰林待制,昇集賢學士。及開經筵,昇侍講學士,同知經筵事。詔修遼、金、元三史,爲總裁官。畱宿史館,朝夕不敢休,因得寒疾而卒。謚文安,著有《揭文安公集》。傒斯平生清儉,文章嚴整簡當,詩尤清婉麗密,善楷書、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與虞集、楊載、范梈同爲“元詩四大家”之一,又與虞集、柳貫、黃溍幷稱“儒林四傑”。 ► 2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