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亭詩
我遊於袁,於龍之幹。
有闢閒閒,有環言言。
有構桓桓,維集之安。
我居我處,我笑我語。
有翼其所,而敢予侮。
我植孔嘉,我構孔華。
曾莫之迎,而莫我多。
彼馳者子,亦孔勞矣。
既我覯矣,亦莫我逑矣。
嗟殷氏之老,猶弗桓是友。
我不我友,將誰歸咎。
溫溫其和,瀏瀏其清。
藹藹其芳,煥煥其明。
嗟維古之人,尚或予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幹 (gān):岸邊。
- 闢閒閒:開闊而寧靜。
- 環言言:環繞而說話聲。
- 桓桓:高大堅固。
- 集:聚集。
- 翼:庇護。
- 孔嘉:非常美好。
- 孔華:非常華麗。
- 覯 (gòu):遇見。
- 逑 (qiú):伴侶。
- 殷氏之老:指古代的賢人。
- 瀏瀏:清澈。
- 藹藹:香氣濃郁。
- 煥煥:明亮。
翻譯
我在袁地遊玩,靠近龍河的岸邊。 那裏有開闊寧靜的地方,有環繞着說話聲的環廊。 有高大堅固的建築,是人們聚集安歇的好地方。 我居住在那裏,我笑着說話。 有庇護我的地方,誰敢侮辱我。 我種植的植物非常美好,我建造的建築非常華麗。 沒有人迎接我,但也沒有人比我更多。 那些忙碌奔波的人,也很辛苦了。 既然我遇見了他們,也沒有人成爲我的伴侶。 唉,古代的賢人,或許還能成爲我的朋友。 我不與他們爲友,又能歸咎於誰呢。 那裏的人溫和和諧,水清澈見底。 香氣濃郁,光明照人。 唉,古代的人啊,或許還能聽從我的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袁地遊玩時的所見所感。詩中,「我遊於袁,於龍之幹」開篇即點明瞭地點和環境,接着通過對「闢閒閒」、「環言言」、「桓桓」等詞語的運用,生動地勾勒出了一個寧靜而美好的場景。詩人表達了自己在這個環境中的安逸與自得,同時也流露出對周圍人的觀察和感慨。詩的最後,詩人通過對古代賢人的懷念,表達了自己對於友伴的渴望和對現實的不滿。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於理想生活的嚮往和對人際關係的深刻思考。

揭傒斯
元龍興富州(今江西豐城杜市鎮大屋場)江右人,字曼碩,號貞文。元朝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史學家。家貧力學,貫通百氏,有文名。仁宗延祐初,程鉅夫、盧摯薦於朝,由布衣特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凡三入翰林。文宗時開奎章閣,首擢授經郎,以教勛戚大臣子孫,帝恆以字呼之而不名。與修《經世大典》。順帝元統初,遷翰林待制,昇集賢學士。及開經筵,昇侍講學士,同知經筵事。詔修遼、金、元三史,爲總裁官。畱宿史館,朝夕不敢休,因得寒疾而卒。謚文安,著有《揭文安公集》。傒斯平生清儉,文章嚴整簡當,詩尤清婉麗密,善楷書、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與虞集、楊載、范梈同爲“元詩四大家”之一,又與虞集、柳貫、黃溍幷稱“儒林四傑”。
► 2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