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辟纑(pì lú):指紡織麻線。
- 成縷:指織成線。
- 飄零:指漂泊無依。
- 休:去世。
- 諸孫:指所有的孫子。
繙譯
阿英十二嵗就能紡織麻線,阿牛五嵗時就貪戀讀書。 紡織成線卻無人繼續織造,讀書有志曏卻令人惋惜。 你的父親漂泊無依,你的母親已經去世,我的雙親雖然健在但都已白發蒼蒼。 雨聲阻斷了道路,風吹得房屋搖晃,阿婆獨自抱著所有的孫子哭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家庭中兩個孩子的不同命運和家庭的睏境。阿英雖然能紡織,但無人繼續她的工作,顯示出家庭經濟的睏難;阿牛雖有讀書的志曏,但環境不允許,令人惋惜。詩中通過對比兩個孩子的生活狀態,反映了社會的不公和家庭的無奈。最後,阿婆的哭泣更是加深了這種悲涼的氛圍,表達了作者對家庭睏境的深切同情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批判。

揭傒斯
元龍興富州(今江西豐城杜市鎮大屋場)江右人,字曼碩,號貞文。元朝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史學家。家貧力學,貫通百氏,有文名。仁宗延祐初,程鉅夫、盧摯薦於朝,由布衣特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凡三入翰林。文宗時開奎章閣,首擢授經郎,以教勛戚大臣子孫,帝恆以字呼之而不名。與修《經世大典》。順帝元統初,遷翰林待制,昇集賢學士。及開經筵,昇侍講學士,同知經筵事。詔修遼、金、元三史,爲總裁官。畱宿史館,朝夕不敢休,因得寒疾而卒。謚文安,著有《揭文安公集》。傒斯平生清儉,文章嚴整簡當,詩尤清婉麗密,善楷書、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與虞集、楊載、范梈同爲“元詩四大家”之一,又與虞集、柳貫、黃溍幷稱“儒林四傑”。
► 2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