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四十四代宗師牧齋真人昇仙謠
昔愛西城記,華易許遍窺。
醉持龍節舞,寒借鹿裘披。
秪憶山中樂,寧期世外悲。
及傳南嶽劍,難駐赤城師。
畢道能無待,玄科本有期。
紫宮新坐席,金籙古威儀。
菌石哀泉咽,松花泣露垂。
他年歸白鵠,尚慰里民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秪(zhī):只。
- 赤城:道教傳說中的仙境。
- 畢道:完成道教修行。
- 玄科:道教的神祕法術。
- 金籙:道教的符籙,用以驅邪避禍。
- 菌石:指山中的奇石。
- 松花:松樹的花粉。
- 白鵠(hú):白色的天鵝,常用來比喻仙人。
翻譯
昔日我喜愛西城記,華麗的易經得以遍覽。 醉中揮舞龍節,寒時披上鹿皮裘。 只記得山中的歡樂,哪知世外的悲傷。 聽聞南嶽的劍法,難以留住赤城的仙師。 完成道修無需等待,玄妙的法術本就有期。 紫宮中新的座位,金籙上古老的威儀。 山石哀鳴如泉咽,松花帶露如泣垂。 他年若能歸於白鵠,仍將慰藉鄉民的思念。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牧齋真人從凡塵到仙界的轉變,表達了對道教修行和仙境生活的嚮往。詩中通過「醉持龍節舞」、「寒借鹿裘披」等生動描繪了真人的生活狀態,而「秪憶山中樂,寧期世外悲」則深刻反映了修行者對世俗的超脫和對仙境的渴望。結尾的「他年歸白鵠,尚慰里民思」寄託了對未來歸隱仙境的美好願望,同時也體現了對鄉民情感的關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道教的神祕色彩和超脫塵世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