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綠玉飛樑:形容石橋的欄杆像綠玉一樣,輕盈地飛架在橋上。
- 碧蘚封:指石橋上長滿了青苔,顯得古老而幽靜。
- 羽人:指仙人,這裏可能指道士或修行者。
- 瀑簾風:形容瀑布像簾子一樣,風吹過時帶來涼爽。
- 貝葉經:古代印度用貝多羅樹葉書寫的佛經,這裏泛指佛經。
- 曇華:即曇花,佛家指開放時間極短的花,比喻事物的短暫。
- 茗椀:即茶碗,這裏指用茶碗盛放的茶。
- 有象:指世間萬物,具體的事物。
- 無生:佛教術語,指超越生死輪迴的境界。
- 彈指:比喻時間極短。
- 三衣:佛教僧侶的法衣,分爲大衣、中衣、小衣。
- 百衲:指用多種布料縫製的衣服,這裏可能指僧侶的袈裟。
- 雲山:指遠離塵囂的深山。
翻譯
石橋的欄杆如同綠玉般輕盈,橋上長滿了青苔,顯得古老而幽靜。仙人般的修行者倚靠在橋邊,享受着瀑布帶來的涼風。偶爾在橋臺上翻閱佛經,將曇花般的短暫美好散落在茶碗中的茶水之中。世間萬物終究會幻滅,超越生死的境界在瞬間即成虛空。春寒時節,我展開僧衣坐下,身着百衲衣,彷彿與雲山之間只有一線之隔,心靈得以通達。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幽靜的山水畫面,通過石橋、青苔、瀑布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有象到頭終幻滅,無生彈指即虛空」表達了佛教的無常觀和空觀,強調世間萬物的虛幻和短暫。最後兩句「春寒大展三衣坐,百衲雲山一線通」則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寧靜與超然,以及對修行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內心的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