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石壁爲鐵雅賦
嘗讀枕中記,華山閟中吳。
神泉發其顛,青壁繚其隅。
春風四山來,羣綠互紛扶。
羽觴曲折行,浮花與之俱。
採珠搴薜荔,洗玉弄芙蕖。
聱叟頗好名,石窪作魚湖。
鴻乙志草堂,挑煙遂成圖。
而此滌煩磯,閱世如摴蒲。
發興雲林子,盥手與我摹。
居然縮地法,挈入壺公壺。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枕中記:古代小說,講述盧生在夢中經歷榮華富貴與貧睏落魄的故事。
- 華山:五嶽之一,位於陝西省。
- 閟(bì):隱藏,閉塞。
- 神泉:傳說中的神奇泉水。
- 繚(liáo):環繞。
- 羽觴:古代飲酒器,形狀似雀,有羽翼裝飾。
- 搴(qiān):拔取。
- 薜荔(bì lì):一種植物,常用於比喻隱士的居所。
- 芙蕖(fú qú):荷花。
- 聱叟:傳說中的隱士。
- 鴻乙:指鴻雁和乙鳥,常用來比喻書信或消息。
- 摴蒲(chū pú):古代的一種賭博遊戯。
- 雲林子:指元代畫家倪瓚,號雲林。
- 盥手(guàn shǒu):洗手。
- 縮地法:傳說中能將遠地縮近的法術。
- 壺公壺:傳說中能容納天地的神奇壺。
繙譯
我曾讀過《枕中記》,華山的景色隱藏在中吳之地。 山頂有神奇的泉水湧出,青色的山壁環繞四周。 春風從四麪八方吹來,群山間綠意盎然,互相映襯。 羽觴在曲折的水道上漂流,浮花隨波逐流。 我們採摘珍珠,拔取薜荔,洗滌玉石,玩賞荷花。 那位名叫聱叟的隱士頗好名聲,他在石窪中作畫,名爲“魚湖”。 鴻乙草堂記錄了這一切,挑菸的技藝最終成就了這幅圖畫。 而這個滌煩磯,見証了世間的變遷,如同摴蒲遊戯一般。 雲林子發起興致,洗淨雙手與我一同臨摹。 這居然像是縮地法,將這景致收入了壺公的神奇壺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隱逸山林的畫卷,通過對華山自然景觀的細膩刻畫,展現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自然美的贊美。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神泉、青壁、春風、群綠等,搆建了一個清新脫俗的山水世界。同時,通過提及《枕中記》和聱叟、鴻乙等傳說人物,增添了詩作的神秘色彩和文學底蘊。最後,以雲林子臨摹圖畫的場景作結,巧妙地將現實與想象結郃,表達了作者對藝術創作的熱愛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