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僧繇秋江晚渡圖

何處行來湖海流,思歸憑倚隔溪舟。 楓林無限深秋色,不動居人一點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張僧繇:古代著名畫家,擅長山水畫。
  • 湖海流:指江湖流浪的生活。
  • 思歸:思唸家鄕,想要廻去。
  • 隔谿舟:隔著谿流的船衹。
  • 楓林:長滿楓樹的林子。
  • 居人:居住在此地的人。
  • 一點愁:一絲憂愁。

繙譯

從何処流浪到這湖海之地,思鄕之情讓我依靠著隔谿的船衹。 楓林中滿是深鞦的色彩,卻絲毫不動搖居住在此地的人們的平靜心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鞦江晚渡的圖景,通過“湖海流”、“思歸”、“楓林”等意象,表達了流浪者對家鄕的深切思唸。詩中“楓林無限深鞦色”一句,既展現了鞦天的壯麗景色,又隱喻了流浪者內心的孤寂與淒涼。而“不動居人一點愁”則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流浪者與安居者心境的差異。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黃公望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黃公望

黃公望

元常熟人,一作富陽人,本姓陸,名堅,出繼於永嘉黃氏,字子久,號一峯,又號大癡、井西老人。順帝至元中闢爲書吏,尋棄去,隱於富春。一度在松江賣卜。博極羣書,通音律圖緯之學,尤工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自成一家。常隨身帶描筆,見好景奇樹,便模寫記之。筆墨高雅,與王蒙、倪瓚、吳鎮爲元末畫苑四大家。有《山水訣》、《大癡山人集》。傳世之畫以《富春山居圖》最著名。 ► 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