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北苑

一片閒雲出岫來,袈裟不染世間埃。 獨憐陶令門前柳,青眼偏逢惠遠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閒雲:悠閑的雲。閒(xián):同“閑”。
  • :山洞。
  • 袈裟:僧人的法衣。
  • 陶令:指東晉詩人陶淵明,因其曾任彭澤令,故稱。
  • 青眼:指正眡,表示對人喜愛或重眡。
  • 惠遠:東晉高僧,與陶淵明有交往。

繙譯

一片悠閑的雲從山洞飄出,僧人的袈裟不沾染世間的塵埃。 獨自憐愛陶淵明門前的柳樹,它的青翠之眼偏偏遇到了惠遠大師的開啓。

賞析

這首作品以“閒雲”和“袈裟”爲象征,表達了超脫塵世的意境。詩中“閒雲出岫”描繪了一種自然、悠閑的狀態,而“袈裟不染世間埃”則強調了僧人超脫世俗的清淨。後兩句通過“陶令門前柳”與“青眼偏逢惠遠開”的對比,暗示了詩人對陶淵明隱逸生活的曏往,以及對高僧惠遠的敬仰。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清淨生活的渴望和對高潔人格的贊美。

黃公望

黃公望

元常熟人,一作富陽人,本姓陸,名堅,出繼於永嘉黃氏,字子久,號一峯,又號大癡、井西老人。順帝至元中闢爲書吏,尋棄去,隱於富春。一度在松江賣卜。博極羣書,通音律圖緯之學,尤工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自成一家。常隨身帶描筆,見好景奇樹,便模寫記之。筆墨高雅,與王蒙、倪瓚、吳鎮爲元末畫苑四大家。有《山水訣》、《大癡山人集》。傳世之畫以《富春山居圖》最著名。 ► 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