輦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

· 張昱
竹扛金鑄百尋餘,頂版高鐫萬國書。 禁得下方雷與電,聲光不敢近皇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輦下曲:指在皇帝車駕之下的歌曲,這裡指張昱所作的一百二十首詩。
  • 竹扛金鑄:用竹子和金屬制成的長杆。
  • 尋:古代長度單位,一尋等於八尺。
  • 頂版:指長杆頂耑的版麪。
  • 高鎸:高高地刻寫。
  • 萬國書:指各國文字,象征天下。
  • 禁得:承受得住。
  • 下方:指人間。
  • 聲光:指雷電的聲音和光亮。
  • 皇居:皇帝的居所。

繙譯

用竹子和金屬制成的長杆高達百餘尋,頂耑版麪上刻寫著各國的文字。 它能夠承受得住人間的雷電,其聲光不敢接近皇帝的居所。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一根高大、刻有萬國文字的長杆,象征著皇權的至高無上和不可侵犯。詩中“禁得下方雷與電,聲光不敢近皇居”一句,運用誇張手法,表達了皇居的莊嚴和神聖,連自然界的雷電都不敢接近,從而突出了皇帝的威嚴和尊貴。整首詩語言簡練,意象鮮明,表達了詩人對皇權的敬畏之情。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