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二首
我有雁翎刀,寒光耀冰雪。
神鋒三尺強,落手斷金鐵。
在昔臨元戎,志在除草竊。
怒來死不顧,決眥肝膽裂。
老蛟繞腰臥,夜枕寒泉冽。
維時誠女賴,豈忍時暫輟。
中途偶棄置,竟踐秋扇轍。
塵埋土花暗,繡澀神氣滅。
思之終永傷,默坐慘不悅。
敢忘漢宣詔,不負呂虔說。
金風吹秋郊,賊馬政侵軼。
又當攜女去,舊義未遽絕。
莫瑩鸊鵜膏,恐污荊卿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雁翎刀:古代一種刀名,因其形似雁翎而得名。
- 神鋒:形容刀劍鋒利無比。
- 決眥:瞪大眼睛,形容憤怒至極。
- 老蛟:傳說中的水中怪獸,這裡比喻刀。
- 土花:指刀劍上的鏽跡。
- 綉澁:指刀劍因生鏽而失去光澤。
- 鸊鵜膏:一種用於磨刀的油膏。
- 荊卿血:指荊軻的血,荊軻是戰國時期的刺客,這裡比喻刀劍上的血跡。
繙譯
我擁有一把雁翎刀,它的寒光閃耀如同冰雪。這把刀鋒利無比,三尺多長,能夠輕易斬斷金鉄。昔日我曾帶著它麪對元帥,立志要清除那些盜賊。憤怒時我毫不顧及生死,瞪大眼睛,肝膽欲裂。夜晚我枕著這把刀,它如同老蛟磐繞在我腰間,寒泉般的冷冽是我夜晚的伴侶。那時我確實依賴它,怎忍心讓它有一刻的閑置。中途我偶然將它棄置,最終它像鞦天的扇子一樣被遺忘。塵土和鏽跡使它變得暗淡,失去了往日的神採。我始終爲此感到悲傷,默默地坐著,心情沉重。我怎敢忘記漢宣帝的詔令,也不願辜負呂虔的忠告。金風吹過鞦天的郊外,敵人的馬匹正侵犯我們的領土。我又應儅帶著它出征,舊日的忠誠還未完全斷絕。我不願用鸊鵜膏來磨亮它,恐怕會玷汙了荊軻的血跡。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雁翎刀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武士精神的追求和對忠誠的執著。詩中,“雁翎刀”不僅是武器,更是詩人忠誠與勇氣的象征。詩人通過對刀的描述,表達了自己對國家的忠誠和對敵人的憤怒。詩的末尾,詩人不願用鸊鵜膏來磨刀,顯示了他對歷史的尊重和對英雄的敬仰,同時也表達了對未來戰鬭的期待和決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尚的情操和堅定的信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