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二首寄彭通復
區區九州內,橫從數千裏。誰設山與河?愚者分表裏。
京師天下本,萬國赴如水。珠犀從南來,狗馬由西止。
浩浩荊吳船,日夜行不已。生材無定所,一物孰非己。
皇天仁且廣,君道亦如此。我思古唐虞,當日誰共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區區:小小的。
- 橫從:橫跨。
- 表裏:內外。
- 京師:首都。
- 赴:奔赴,前往。
- 珠犀:珍貴的珠寶和犀牛角,這裏指珍貴的物品。
- 狗馬:這裏指普通的牲畜。
- 浩浩:形容水勢浩大。
- 荊吳:古代地名,指楚國和吳國,這裏泛指南方地區。
- 生材:指人才。
- 孰非己:哪一樣不是自己的。
- 皇天:指天,天道。
- 君道:君主的治國之道。
- 唐虞:指唐堯和虞舜,古代的賢明君主。
翻譯
小小的九州之內,橫跨數千裏。是誰設下了山川河流?愚昧的人卻以此劃分內外。 首都作爲天下的根本,各國如水般匯聚而來。珍貴的珠寶和犀牛角從南方運來,普通的牲畜從西方到達。 荊吳的船隻浩浩蕩蕩,日夜不停地行駛。人才無處不在,哪一樣不是自己的呢? 天道仁慈且廣闊,君主的治國之道也應如此。我思索古代的唐堯和虞舜,當時是誰與他們共同治理天下。
賞析
這首詩以宏大的視角審視了九州的地理和人文,批判了人們因山河而劃分的狹隘觀念。詩中強調了京師的重要性,以及各地物資和人才的流動,表達了人才無處不在,萬物皆屬於自己的觀點。詩人通過對天道和君道的讚美,表達了對古代賢君的嚮往,以及對理想治理狀態的思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刻關懷。

揭傒斯
元龍興富州(今江西豐城杜市鎮大屋場)江右人,字曼碩,號貞文。元朝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史學家。家貧力學,貫通百氏,有文名。仁宗延祐初,程鉅夫、盧摯薦於朝,由布衣特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凡三入翰林。文宗時開奎章閣,首擢授經郎,以教勛戚大臣子孫,帝恆以字呼之而不名。與修《經世大典》。順帝元統初,遷翰林待制,昇集賢學士。及開經筵,昇侍講學士,同知經筵事。詔修遼、金、元三史,爲總裁官。畱宿史館,朝夕不敢休,因得寒疾而卒。謚文安,著有《揭文安公集》。傒斯平生清儉,文章嚴整簡當,詩尤清婉麗密,善楷書、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與虞集、楊載、范梈同爲“元詩四大家”之一,又與虞集、柳貫、黃溍幷稱“儒林四傑”。
► 2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