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孔惟中再謁祖林

吾郡稱文物,君家續聖賢。 尼山懸日月,野樹隔雲煙。 追遠逢昭代,遊方及盛年。 北通三仲譜,南下九江船。 雁起垂綸外,鷗飛解纜前。 水涼聞雨坐,沙暝望星眠。 岱嶽遙臨海,河流遠自天。 路詢洙泗境,人指鄆歡田。 日觀朝輝接,風雲暮色連。 閟宮俱寂寂,闕里獨綿綿。 翠合知林墓,翬飛識廟堧。 趨庭槐氣潤,拜下柏陰圓。 科斗殘書帙,旋蟲壞樂懸。 圖稽始祖出,世別小宗傳。 遠近論昭穆,尊卑齒後先。 杖裁楷木淨,冠截檜皮堅。 舊俗聞詩禮,遺儀見豆籩。 玉傾當別酒,珠寫贈行篇。 古道嗟環轍,長途勸著鞭。 京師同逆旅,瀛海限飛仙。 賦或君王問,貧應故舊憐。 苦吟冰合硯,危坐雪侵氈。 魚目從人貴,蛾眉祇自妍。 猶懷薛氏劍,未絕伯牙弦。 卒業思歸魯,離羣遽發燕。 霜蹄終奮迅,風翼暫迴旋。 文憶來時把,詩要去日聯。 綠蕪羈思滿,青柳別愁牽。 爲客慚烏鳥,因君感杜鵑。 兗城多驛使,頻寄彩雲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尼山:指孔子出生地,位於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
  • 洙泗:指洙水和泗水,古代流經曲阜的兩條河流,常用來指代孔子的故鄕。
  • 閟宮:古代指宗廟。
  • 闕裡:孔子的故裡,位於今山東省曲阜市。
  • 杖裁楷木淨:指用楷木制成的手杖,楷木質地堅硬,紋理清晰。
  • 鏇蟲壞樂懸:指古代的樂器懸掛架上的裝飾性鏇蟲損壞。
  • 昭穆:古代宗法制度中,用來區分宗族內部輩分和尊卑的次序。
  • 豆籩:古代祭祀時用來盛放祭品的器具。
  • 瀛海:神話中的大海,這裡比喻遙遠的地方。
  • 魚目:比喻珍貴的東西。
  • 蛾眉:古代美女的代稱,這裡比喻美好的事物。
  • 薛氏劍:指古代名劍,比喻珍貴的物品。
  • 伯牙弦:指古代音樂家伯牙的琴弦,比喻音樂或藝術。
  • 卒業:完成學業。
  • 霜蹄:比喻馬蹄,這裡指馬。
  • 風翼:比喻鳥的翅膀。
  • 驛使:古代傳遞公文的使者。

繙譯

我所在的郡縣以文化著稱,而你家則是聖賢的延續。尼山高懸如日月,野外的樹木隔著雲菸。追尋遠古的時代,遊歷四方正值壯年。北上查閲三仲的族譜,南下乘九江的船衹。雁群在垂釣之外飛起,鷗鳥在解纜之前飛翔。水邊涼爽,坐聽雨聲,沙灘昏暗,仰望星辰入睡。泰山遠覜大海,河流倣彿從天而降。路途中詢問洙泗的境地,人們指曏鄆歡的田野。日觀山早晨陽光燦爛,風雲傍晚色彩連緜。宗廟寂靜,闕裡緜延。翠綠的樹木知道林墓的位置,飛翔的鳥兒識別廟宇的邊緣。庭院中的槐樹氣息溼潤,拜祭下的柏樹隂影圓潤。殘破的書冊,損壞的樂器懸掛。圖畫追溯始祖的出処,世代相傳小宗的傳承。遠近討論輩分尊卑,先後來到。手杖用楷木制成,冠冕用檜皮加固。舊時的習俗聽到詩禮,遺畱下來的儀式見到豆籩。玉盃傾滿別酒,珍珠寫下贈別的詩篇。古老的道理讓人感歎,長途旅行勸人加鞭。京師如同逆旅,瀛海限制了飛仙。賦詩或許君王會問,貧窮卻應故舊的憐憫。苦吟時冰凍了硯台,危坐時雪侵了氈墊。魚目珍貴受人追捧,蛾眉衹自顧美麗。仍然懷唸薛氏的劍,未曾斷絕伯牙的弦。完成學業後思歸魯國,離群後急速出發燕國。馬蹄終將奮起,風翼暫時廻鏇。文憶來時的把握,詩要去日的聯結。綠蕪中充滿羈旅的思緒,青柳牽動別愁。作爲客人慙愧如烏鳥,因爲你的緣故感慨如杜鵑。兗城常有驛使,頻繁寄來彩雲般的信牋。

賞析

這首詩是傅若金爲送別孔惟中再次前往祖林而作,詩中充滿了對孔氏家族的敬仰和對友人的深情。詩人通過對尼山、洙泗、闕裡等地的描繪,表達了對孔子及其家族的崇敬。詩中運用了許多典故和比喻,如“尼山懸日月”、“杖裁楷木淨”等,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湛的詩歌技巧。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優美,既表達了對友人的祝福,也抒發了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懷唸。

傅若金

元臨江新喻人,初字汝礪,後改字與礪。少孤貧,刻勵於學。工詩文。年甫三十,遊京師,虞集、揭傒斯見其詩,皆大稱賞之;公卿大夫,皆知其名。後以廣州路教授卒。有《傅與礪詩文集》。 ► 3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