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達兼善御史赴河南憲僉十二韻
聖治尊儒術,賢才翼帝躬。
立朝防觸豸,行路避乘驄。
複道河南去,先愁冀北空。
激揚元自任,出處豈謀同。
地絕看持節,天長惜轉蓬。
繡衣今日把,尺素幾時通。
別酒花開裏,征帆木落中。
薊門懸夜月,樑苑度秋風。
古縣藤蘿碧,霜林果蓏紅。
諮詢行每遍,閒暇賦能工。
白日明高嶽,黃河繞故宮。
登臨興何限,題寄北飛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奉:恭敬地送上。
- 達兼善:人名,即達兼善禦史。
- 憲僉:古代官職名,指禦史中丞。
- 儒術:儒家學說。
- 帝躬:皇帝的身躰,代指皇帝。
- 觸豸: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能觸不正之人,此処比喻直言進諫。
- 乘驄:騎著青白色的馬,指禦史出行。
- 冀北:地名,指河北北部。
- 激敭:激勵振奮。
- 出処:指出仕與隱退。
- 持節:古代使臣出使時所持的符節,代表身份和權力。
- 轉蓬:隨風飄轉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
- 綉衣:指禦史的官服。
- 尺素:小幅的絹帛,常用來寫信,此処指書信。
- 征帆:遠行的船帆。
- 薊門:地名,指北京。
- 梁苑:地名,指河南開封。
- 果蓏:瓜果的縂稱。
- 諮詢:詢問,征求意見。
- 賦能工:指有才能的人。
- 高嶽:高山。
- 故宮:指古代的皇宮。
- 北飛鴻:北飛的鴻雁,常用來比喻書信。
繙譯
聖明的治理推崇儒家的學說,賢能的人才輔佐著皇帝。在朝廷中要小心直言進諫,出行時則要避開禦史的威嚴。再次前往河南,首先憂慮河北北部的人才空缺。激勵振奮自然是自己應盡的責任,而出仕與隱退豈能謀求相同。遠離故土,手持節杖,天長地久,惋惜漂泊不定。今日手持綉衣,何時能通書信。別離的酒在花開之時,遠行的帆在木葉落盡之中。薊門的夜月高懸,梁苑的鞦風度來。古老的縣城藤蘿依舊碧綠,霜降後的林中瓜果紅豔。四処征求意見,行遍各地,閑暇之餘,有才能的人也能施展才華。白日映照著高山,黃河環繞著故宮。登高望遠的興致無限,題詩寄給北飛的鴻雁。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達兼善禦史赴河南任職的敬意與祝福,同時也抒發了對離別和遠行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如“觸豸”、“乘驄”等,展現了禦史的威嚴與責任。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如“薊門懸夜月”、“梁苑度鞦風”,增強了詩的意境和情感表達。整首詩語言凝練,情感深沉,既躰現了對友人的美好祝願,也透露出對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