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 · 次可行韻二首其二

薄宦苦營營。半世長亭復短亭。一旦結茅當疊嶂,雲屏。朝暮陰晴幾樣青。 濁酒瓦盆盛。農父無才卻有情。好雨知時公到此,安寧。話到盆空月滿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薄宦(bó huàn):指官職低微,俸祿微薄。
  • 營營(yíng yíng):形容忙碌奔波的樣子。
  • 長亭復短亭:指旅途中的亭子,這裏比喻人生的旅途。
  • 結茅(jié máo):搭建茅屋,指隱居。
  • 疊嶂(dié zhàng):重疊的山峯。
  • 雲屏(yún píng):雲霧繚繞的山峯,比喻隱居之地。
  • 朝暮陰晴:指一天之中天氣的變化。
  • 瓦盆(wǎ pén):用瓦製成的盆,常用於盛放食物或酒水。
  • 農父(nóng fù):農夫,農民。
  • 知時(zhī shí):知道時機,適時。
  • 盆空(pén kōng):指酒盆空了,表示酒已喝完。
  • 月滿庭(yuè mǎn tíng):月亮照滿了庭院,形容夜晚的寧靜和美麗。

翻譯

在微薄的官職上忙碌奔波,半生都在旅途中的長亭與短亭間度過。有一天,我決定在重疊的山峯間搭建茅屋,隱居起來,四周雲霧繚繞。無論是早晨還是傍晚,天氣總是變幻莫測,山色青翠多變。

我用瓦盆盛着濁酒,與樸實的農夫共飲。雖然他們沒有高深的學問,卻有着淳樸的情感。一場及時的好雨預示着我的到來,帶來了安寧。我們聊到酒盆空了,月亮已經照滿了庭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通過對比「薄宦苦營營」與「一旦結茅當疊嶂」,突顯了作者對簡樸自然生活的渴望。詩中「朝暮陰晴幾樣青」描繪了隱居地的自然美景,而「濁酒瓦盆盛」與「農父無才卻有情」則展現了與農夫的深厚情誼。最後,「話到盆空月滿庭」以寧靜的月夜結束,傳達出一種超脫世俗、迴歸自然的寧靜與滿足。

許有壬

元湯陰人,字可用。許熙載子。善筆札,工辭章。仁宗延祐二年進士,授同知遼州事,禁胥隸擾民。冤獄雖有成案,皆爲平反。至治間,爲江南行臺監察御史。順帝元統間,爲中書參知政事。徹裏帖木兒奏罷進士科,廷爭甚苦而不能奪,遂稱病不出。帝強起之,拜侍御史。廷議欲行劓刑,禁漢人、南人學蒙古、畏兀兒文字,皆爭止之。順帝至元間,以忌者太多,辭官。後仍爲參知政事,不久,稱病歸。至正十五年,遷集賢大學士,改樞密副使,拜中書左丞。十七年,以老病致仕。有《至正集》、《圭塘小稿》。 ► 4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