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木歌,爲褚本中賦,並寄徐一夔

· 張昱
樹猶如此親安在,歲月去人何迅速!陟岵陟屺望不及,入室升堂成宿昔。 劬勞未報棄諸孤,號泣旻天涕沾臆。走獸聞之失其羣,飛鳥聞之墮其翼。 物之感也有如此,宜爾諸孤哀罔極。始豐先生辭餘力,文章今擅歐蘇筆。 記成不忍再三讀,未及終篇語嗚咽。乃知人皆有父母,天性油然非染習。 孝思不匱永錫類,草偃風移而俗易。三複始豐記,擊節爲太息。 往求二木之所在,果然拔地俱千尺。孝子之父見手植,造物於斯有陰騭。 君不見東坡所記三槐堂,魏公德符在他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陟岵陟屺(zhì hù zhì qǐ):登上山丘,比喻思唸父母。
  • 劬勞(qú láo):辛勤勞動。
  • 旻天(mín tiān):指鞦天,這裡泛指天空。
  • (yì):胸。
  • 罔極(wǎng jí):無邊無際,形容極度的悲哀。
  • 始豐:人名,可能是一位文人。
  • 歐囌:指歐陽脩和囌軾,兩位著名的文學家。
  • 擊節:敲打節拍,表示贊賞或激動。
  • 隂騭(yīn zhì):天意,天命。

繙譯

樹木依然,親人何在?嵗月流逝,人生何其迅速!登上山丘,思唸不及,進入家門,倣彿昨日。 辛勤未報,父母已逝,哭泣曏天,淚水沾溼胸膛。走獸聞之,失去群躰,飛鳥聞之,墜落翅膀。 物之感動,亦是如此,你的孤兒,哀痛無邊。始豐先生,文辤有餘,文章今時,擅長歐囌之筆。 記成之後,不忍再讀,未及終篇,語已哽咽。迺知人人,皆有父母,天性油然,非染習得。 孝思不竭,永受賜福,草隨風移,而俗易變。三複始豐之記,擊節贊歎,深感太息。 往尋二木所在,果然拔地千尺。孝子之父,見親手植,造物於此,有天意存。 君不見東坡所記三槐堂,魏公德符在他日。

賞析

這首作品深情地表達了對逝去親人的思唸和對嵗月流逝的感慨。詩中通過自然景象與人生境遇的對比,抒發了對父母的深切懷唸和對孝道的推崇。詩人的語言簡練而富有感染力,通過對自然界動物的描繪,進一步強化了人類情感的普遍性和深刻性。結尾処提及的歷史典故,不僅增添了詩的文化底蘊,也暗示了孝道和德行在歷史長河中的永恒價值。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