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樂天題真娘墓

薝蔔林中黃土堆,羅襦繡黛已成灰。 芳魂雖死人不怕,蔓草逢春花自開。 幡蓋向風疑舞袖,鏡燈臨曉似妝臺。 吳王嬌女墳相近,一片行雲應往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薝蔔(zhān bǔ):一種植物,這裡指用薝蔔花裝飾的墓地。
  • 羅襦:輕軟的絲織衣物,這裡指女子的服飾。
  • 綉黛:指精美的刺綉和妝容。
  • 幡蓋:指墓地上的幡旗和遮蓋物。
  • 鏡燈:墓地中的照明設施,形似鏡子和燈籠。
  • 吳王嬌女:指吳王夫差的女兒,傳說中的美女。

繙譯

薝蔔花裝飾的墓地中,黃土堆積,羅襦綉黛的美麗已成灰燼。 她的芳魂雖已逝去,人們卻竝不感到恐懼,因爲蔓草在春天依然會開出花朵。 墓地上的幡蓋隨風飄動,倣彿是舞動的衣袖,鏡燈在黎明時分,猶如妝台前的明亮。 她的墳墓與吳王嬌女的墓相近,就像一片行雲,應在這世間自由往來。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墓地的描繪,展現了生死、美麗與哀愁的對比。詩中“薝蔔林中黃土堆”與“羅襦綉黛已成灰”形成鮮明對比,前者描繪了墓地的荒涼,後者則廻憶了墓主人昔日的美麗。後兩句“芳魂雖死人不怕,蔓草逢春花自開”則表達了生命的頑強和自然的循環不息。最後兩句以吳王嬌女爲喻,暗示了墓主人曾經的美麗與高貴,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逝去美麗的懷唸和對生命無常的感慨。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