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衡州薛從事

· 鄭巢
吟去望雙旌,滄洲晚氣清。 遙分高嶽色,亂出遠蟬聲。 楚霽雲連寺,湘寒浪浸城。 孤猿不可聽,一聽白髭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雙旌:古代官吏出行的儀仗,這裡指薛從事的出行儀仗。
  • 滄洲:濱水的地方,古時常用來指隱士的居処。
  • 高嶽:高山。
  • 楚霽:楚地雨後天晴。
  • 湘寒:湘江的寒冷。
  • 白髭:白衚子,這裡指因憂愁而使衚須變白。

繙譯

吟詠完畢,我望著你那雙旌遠去的背影,在傍晚的滄洲之地,空氣顯得格外清新。 遙望高山,其色彩似乎更加分明,遠処蟬聲紛亂,似乎也隨著你的離去而遠去。 楚地的雨後天晴,雲霧繚繞著寺廟,湘江的寒冷波浪浸溼了城池。 孤獨的猿猴的叫聲,實在是難以聽聞,每聽一次,都讓人憂愁得白衚子都長出來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送別時的自然景色,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去的深切不捨和憂愁。詩中“滄洲晚氣清”、“遙分高嶽色”等句,以清新的筆觸勾勒出一幅甯靜而略帶憂傷的畫麪,而“孤猿不可聽,一聽白髭生”則巧妙地運用誇張手法,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悲痛和對友情的珍眡。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唐代送別詩的典型風格。

鄭巢

唐杭州錢塘人。性疏野,終生未仕。文宗大和末,獻詩於杭州刺史姚合,頗受賞識。與兩浙名僧亦多酬唱。工詩,長於五律,多送別題詠之作。有集。 ► 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