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渡曲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綵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楊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雲委江之湄。 綵旂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 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東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沅江:水名,發源於貴州,流經湖南入洞庭湖。
  • 靈均:屈原的字。
  • 楊桴(fú):楊木做的鼓槌。
  • 闐闐(tián tián):形容聲音洪大。
  • 鬐鬣(qí liè):魚頷旁的小鰭。
  • 螮蝀(dài dōng):虹的別名。
  • 褰(qiān):撩起。
  • 銜枚:古代行軍時,常令士兵口裏橫銜着枚,以防喧譁。

翻譯

五月的沅江江水漲平了堤岸,城裏人紛紛相互結伴駕駛着彩色的船兒。屈原是哪一年開始歌唱的已經過去很久了,哀傷的歌謠伴着船槳從此興起。楊木鼓槌敲擊着發出如雷般的聲響,船兒在雜亂的水流中一同前進聲音轟轟然。就像蛟龍得到雨水魚鰭抖動,又如彩虹飲於河上身影相互聯結。刺史臨流掀起翠色的幃帳,舉竿下令開始分高下勝負。先響起鼓聲的人鼓足餘勇爭相鼓舞,還沒到銜枚時沒取得領先的人就神色沮喪。百戰百勝本來就有前定的時機,一次騰飛從來沒有固定的地方。這裏的風俗瘋狂地重視這個時候,人們盡情觀看,岸上和江邊到處是人。彩色的旗幟在江兩岸映照到了水下,女子們穿着絲羅襪子在水上嬉戲展示。一曲終了人們散去只留下空自哀愁日暮,招屈亭前江水依舊向東流去。

賞析

這首詩生動描繪了沅江上龍舟競渡的熱鬧場景。詩開篇寫沅江漲水,人們進行競渡,接着描述競渡時的熱鬧,鼓聲雷動,船行進的氣勢,以及競渡的激烈競爭。刺史的參與增加了活動的官方色彩。詩中展現了當地對競渡這一風俗的狂熱,人們盡情觀看。結尾以人散後江水流的畫面增添了一絲惆悵和感慨,同時也通過招屈亭強化了與屈原的聯繫,使詩歌有了更深遠的歷史文化內涵。在藝術上,節奏明快,場景描繪細緻形象,讓讀者猶如身臨其境般感受到了競渡的熱烈氛圍和獨特魅力。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