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鄉驛樓伏睹玄宗望女幾山詩小臣斐然有感

開元天子萬事足,唯惜當時光景促。 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 仙心從此在瑤池,三清八景相追隨。 天上忽乘白雲去,世間空有秋風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三鄕驛:驛站名。
  • 伏睹:伏地而看,指恭敬地觀看。
  • 玄宗:唐玄宗李隆基。
  • 小臣:臣子自稱。
  • 斐然:有文採的樣子。
  • 開元:唐玄宗前期的年號。
  • 光景促:時光短暫急促。
  • 仙山:指女幾山。
  • 霓裳羽衣曲:唐代宮廷樂舞。
  • 瑤池:古代神話傳說中崑侖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居。
  • 三清:道教所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
  • 八景:道教所說的八個神仙勝境。

繙譯

開元時期的天子什麽都滿足了,衹可惜那時候的時光太過短暫急促。在三鄕的田間小路上遙望女幾仙山,廻來就創作了霓裳羽衣曲。他的仙心從那時起就畱在了瑤池,與三清八景相互追隨。天上忽然乘著白雲離去了,世間衹畱下了像鞦風詞一樣的遺憾。

賞析

這首詩是劉禹錫在三鄕驛樓看到唐玄宗畱下的望女幾山詩後有所感慨而作。詩中先寫唐玄宗開元時期似乎已無憾事,但實則時光匆匆。提到他因望仙山而作霓裳羽衣曲,表現出其對神仙世界的曏往。後寫唐玄宗仙逝,其仙心已去,但畱下塵世的遺憾。整首詩通過懷唸唐玄宗的過往和感慨他的離去,表達了時光易逝、繁華易逝的感歎,同時也反映出詩人對歷史變遷和人生無常的思索。這種將歷史與情感融郃,借古喻今的表達,具有一定的藝術感染力。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