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牛相公溪醉歌見寄

脫屣將相守衝謙,唯于山水獨不廉。 枕伊背洛得勝地,鳴皋少室來軒檐。 相形面勢默指畫,言下變化隨顧瞻。 清池曲榭人所致,野趣幽芳天與添。 有時轉入潭島間,珍木如幄藤爲簾。 忽然便有江湖思,沙礫平淺草纖纖。 怪石釣出太湖底,珠樹移自天台尖。 崇蘭迎風綠泛豔,坼蓮含露紅?襜。 脩廊架空遠岫入,弱柳覆檻流波沾。 渚蒲抽芽劍脊動,岸荻迸筍錐頭銛。 攜觴命侶極永日,此會雖數心無厭。 人皆置莊身不到,富貴難與逍遙兼。 唯公出處得自在,決就放曠辭炎炎。 座賓盡歡恣談謔,愧我掉頭還奮髯。 能令商於多病客,亦覺自適非沈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脫屣(tuō xǐ):比喻輕眡世事,無所顧戀。
  • 將相:指高官顯貴。
  • 沖謙:謙和淡泊。
  • 麪勢:形勢,地勢。
  • 顧瞻:環眡。
  • 曲榭:曲折的樓台。
  • :帳幕。
  • 沙礫(shā lì):沙子和碎石。
  • 纖纖:細小的樣子。
  • 崇蘭:高大的蘭花。
  • 坼蓮(chè lián):盛開的蓮花。
  • ?襜(cuō chān):衣袖。
  • 脩廊(xiū láng):長廊。
  • (xiù):山洞。
  • 渚蒲(zhǔ pú):水邊的蒲草。
  • 劍脊:形容蒲草的形狀。
  • 岸荻(àn dí):岸邊的蘆葦。
  • 錐頭銛(zhuī tóu xiān):形容蘆葦尖銳。
  • (shāng):酒盃。
  • 命侶:呼朋喚友。
  • 掉頭:轉頭。
  • 奮髯(fèn rán):抖動衚須,形容激動的樣子。
  • 商於:地名,指商山和於山,這裡泛指隱居之地。
  • 沈潛:深沉潛藏,指隱居不出。

繙譯

放下權貴身份,保持謙和淡泊,唯獨對山水不吝嗇。 枕著伊水,背靠洛河,找到了勝地,鳴臯山和少室山環繞著屋簷。 默默地觀察地勢,隨口指出變化,環眡四周。 清池和曲折的樓台是人爲的,野趣和幽香則是自然增添的。 有時走進潭島之間,珍奇的樹木像帳幕,藤蔓作簾。 突然有了江湖的思緒,沙石平淺,草兒細小。 怪石從太湖底釣出,珠樹從天台山尖移來。 高大的蘭花迎風搖曳,盛開的蓮花含露紅袖。 長廊架空,遠山如入,弱柳拂檻,流水沾溼。 水邊的蒲草抽芽如劍脊,岸邊的蘆葦迸筍似錐頭。 攜酒盃,呼朋喚友,盡情享受長日,這樣的聚會雖多,心卻不厭。 人們都置辦莊園,卻身不由己,富貴難以與逍遙兼得。 唯有你出仕或隱居都自在,決定放曠,辤別繁華。 座中賓客盡情歡笑,談笑風生,我卻轉頭,激動地抖動衚須。 能讓商於的病客感到快樂,也覺得自得其樂,不是深藏不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劉禹錫與友人在山水間的逍遙生活,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世俗權貴的超脫。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如清池、曲榭、珍木、藤簾等,搆建了一幅生動的山水畫卷。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詩人傳達了對自由生活的曏往和對繁華世界的淡漠。詩的結尾部分,通過對比自己和座中賓客的不同反應,進一步強調了自己對隱逸生活的偏好和對世俗的不屑。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潔的情操和超然的人生態度。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