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戰後感事

· 雍陶
蜀道英靈地,山重水又回。 文章四子盛,道路五丁開。 詞客題橋去,忠臣叱馭來。 臥龍同駭浪,躍馬比浮埃。 已謂無妖土,那知有禍胎。 蕃兵依?柳,蠻旆指江梅。 戰後悲逢血,燒餘恨見灰。 空留犀厭怪,無復酒除災。 歲積萇弘怨,春深杜宇哀。 家貧移未得,愁上望鄉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蜀道:指通往四川的道路,這裏特指艱險的山路。
  • 英靈地:指英雄豪傑輩出的地方。
  • 四子:指古代四位著名的文學家,具體指哪四位有多種說法,常見的有司馬相如、揚雄、王褒、陳子昂等。
  • 五丁:傳說中開闢蜀道的五位大力士。
  • 詞客:指文人墨客。
  • 題橋:在橋上題詩,表示文人的雅興。
  • 叱馭:指駕馭馬車,這裏比喻忠臣的英勇。
  • 臥龍:指三國時期的諸葛亮,這裏比喻有才能的人。
  • 躍馬:指騎馬奔騰,比喻英勇或迅速行動。
  • 妖土:指有妖怪出沒的土地。
  • 禍胎:指禍根或災難的根源。
  • 蕃兵:指外族的士兵。
  • ?柳:指柳樹,這裏可能指邊境的柳樹,蕃兵依傍其下。
  • 蠻旆:指南方少數民族的旗幟。
  • 江梅:指江邊的梅花。
  • 犀厭怪:指用犀牛角製成的器物,傳說可以避邪。
  • 酒除災:指用酒來祭祀或驅邪。
  • 萇弘:古代忠臣,因忠於國家而死,後人以此比喻忠貞不渝。
  • 杜宇:即杜鵑,傳說中是古代蜀國國王杜宇的化身,其啼聲悲切,常用來象徵哀愁。

翻譯

蜀地是英才輩出的地方,山巒重疊,水流回環。 這裏曾有四位文學巨匠聲名顯赫,五位大力士開闢了道路。 文人墨客在橋上題詩,忠臣英勇地駕馭馬車而來。 有才能的人如同驚濤駭浪,英勇的人如同馬兒奔騰在塵埃之上。 本以爲這裏沒有妖怪,哪知卻隱藏着禍根。 外族士兵依傍着柳樹,南方的旗幟指向江邊的梅花。 戰後看到血跡令人悲傷,火燒後的灰燼讓人感到遺憾。 空留下可以避邪的犀牛角,不再有用酒驅邪的儀式。 歲月積累了忠臣的怨恨,春天裏杜鵑的哀鳴更添憂愁。 家境貧寒無法遷移,只能愁苦地登上望鄉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蜀中戰後的景象,通過對蜀地自然環境、歷史人物和戰後殘破景象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戰亂的悲痛和對家鄉的思念。詩中運用了許多典故和象徵,如「臥龍」、「躍馬」、「萇弘怨」、「杜宇哀」等,增強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和情感深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戰亂時代的深刻反思和對和平生活的深切向往。

雍陶

唐成都人,字國鈞。文宗大和進士。歷侍御史、國子《毛詩》博士,出爲簡州刺史。與張籍、王建、賈島、姚合等友善。工詩,多旅遊之作。有集。 ► 1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