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照高樓

· 雍陶
朗月何高高,樓中簾影寒。 一婦獨含嘆,四坐誰成歡。 時節屢已移,遊旅杳不還。 滄溟儻未涸,妾淚終不乾。 君若無定雲,妾若不動山。 雲行出山易,山逐雲去難。 願爲邊塞塵,因風委君顏。 君顏良洗多,蕩妾濁水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朗月:明亮的月亮。
  • 簾影:窗簾的影子。
  • 含歎:內心歎息。
  • 四坐:四周的人。
  • 遊旅:旅行的人。
  • (yǎo):深遠,不見蹤影。
  • 滄溟:大海。
  • (tǎng):倘若,如果。
  • (hé):乾涸,枯竭。
  • :古代女子自稱。
  • (gān):乾燥。
  • 無定雲:飄忽不定的雲。
  • :追隨。
  • 邊塞:邊疆的關塞。
  • :落,降。
  • 良洗多:多次清洗。
  • :清洗,滌蕩。

繙譯

明亮的月亮高懸天空,樓中的窗簾映著寒光。 一位婦人獨自歎息,四周的人誰又能感到歡樂? 時節不斷變遷,旅行的人遠去不見歸來。 如果大海未曾乾涸,我的淚水終將不會停止。 你若像那飄忽不定的雲,我則如不動的山嶽。 雲飄出山容易,山追隨雲去卻難。 願成爲邊塞的塵埃,隨風落在你的顔麪。 你的顔麪多次清洗,滌蕩我如濁水般的心霛。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婦人在月光下孤獨歎息的情景,表達了她對遠方遊子的深切思唸和無盡的憂愁。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手法,如“朗月”與“簾影寒”,“無定雲”與“不動山”,突出了婦人的孤獨和無奈。末句以“邊塞塵”和“濁水間”作比,形象地表達了婦人願爲愛情犧牲一切的決心,以及她內心的純潔與堅定。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唐代詩歌的韻味和魅力。

雍陶

唐成都人,字國鈞。文宗大和進士。歷侍御史、國子《毛詩》博士,出爲簡州刺史。與張籍、王建、賈島、姚合等友善。工詩,多旅遊之作。有集。 ► 1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