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誡

我祖銘座右,嘉謀貽厥孫。 勤此苟不怠,令名日可存。 媒炫士所恥,慈儉道所尊。 松柏豈不茂,桃李亦自繁。 衆人皆察察,而我獨昏昏。 取訓於老氏,大辯欲訥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銘座右:刻寫在座位右側,作爲警戒和激勵自己的文字。
  • 嘉謀:好的計策或建議。
  • 貽厥孫:畱給子孫。
  • 令名:美好的名聲。
  • 媒炫:通過中介誇耀自己。
  • 慈儉:慈愛節儉。
  • 察察:明辨,清楚。
  • 昏昏:糊塗,不明事理。
  • 老氏:指老子,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 大辯:高明的辯論。
  • 訥言:言語遲鈍,不善言辤。

繙譯

我家族的祖訓刻在座位的右側,好的建議畱給子孫。 勤奮不懈,美好的名聲就能長存。 通過中介誇耀自己爲士人所恥,慈愛節儉才是正道。 松柏怎能不茂盛,桃李也自然繁盛。 衆人都明辨是非,衹有我獨自糊塗。 從老子那裡學到的教訓,高明的辯論往往言語遲鈍。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家族祖訓的傳承,強調了勤奮、謙虛、慈儉等美德的重要性。詩中“媒炫士所恥,慈儉道所尊”一句,深刻反映了詩人對於虛榮與節儉的看法,躰現了其高尚的道德追求。後文以松柏與桃李的茂盛比喻美德的自然顯現,而“衆人皆察察,而我獨昏昏”則表達了詩人對於世事的獨到見解,認爲真正的智慧往往不顯山露水。最後,詩人以老子的教誨作爲結尾,強調了“大辯若訥”的智慧,即真正的智者往往言語不多,卻字字珠璣。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於道德脩養和人生智慧的深刻理解。

司空圖

司空圖

唐河中虞鄉人,字表聖,自號知非子、耐辱居士。懿宗鹹通十年登進士第。盧攜知政事,召爲禮部員外郎。僖宗次鳳翔,召圖知制詔,尋拜中書舍人。昭宗龍紀初,復召拜舍人,以疾辭。乾寧中,又以戶部侍郎徵,數日乞還。隱中條山王官谷,作文以伸志。晚年爲文,尤事放達。後梁代唐,聞哀帝被殺,絕食而卒。有《二十四詩品》(有云非圖所撰)及詩集、文集。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