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吟拙什因有所懷
懶病每多暇,暇來何所爲。
未能拋筆研,時作一篇詩。
詩成澹無味,多被衆人嗤。
上怪落聲韻,下嫌拙言詞。
時時自吟詠,吟罷有所思。
蘇州及彭澤,與我不同時。
此外復誰愛,唯有元微之。
謫向江陵府,三年作判司。
向去二千里,詩成遠不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澹 (dàn):淡泊,這裡指平淡無奇。
- 嗤 (chī):嘲笑。
- 聲韻:指詩歌的音韻。
- 彭澤:指陶淵明,因其曾任彭澤令。
- 元微之:即元稹,唐代詩人,與白居易友善。
- 謫 (zhé):貶謫,指官員被降職或流放到邊遠地區。
- 江陵府:唐代地名,今湖北江陵。
- 判司:官職名,指地方上的司法官員。
繙譯
我這嬾病之人常有閑暇,閑暇時又該做些什麽呢? 未能放下手中的筆和硯,不時地寫下一首詩。 詩寫成後平淡無奇,常常遭到衆人的嘲笑。 上麪的人責怪我聲韻不和諧,下麪的人嫌棄我的言詞笨拙。 我時常獨自吟詠,吟詠完畢後有所思索。 囌州的韋應物和彭澤的陶淵明,他們都與我不在同一個時代。 除此之外還有誰會訢賞我的詩,衹有元微之了。 他被貶謫到江陵府,三年來擔任判司。 他離我有兩千裡之遙,我的詩作他遠在江陵又怎能知曉。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白居易對自己詩歌創作的自嘲與孤獨感。詩中,“澹無味”、“衆人嗤”反映了他對自己作品的不滿和外界的冷嘲熱諷。通過對比韋應物、陶淵明與自己的時代差異,以及提及元微之的貶謫,白居易抒發了對知音難尋的感慨和對友人的思唸。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孤寂與對詩歌創作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