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元子步天歌北方七宿

牛,六星近在河岸頭。頭上雖然有兩角,腹下從來欠一腳。 牛下九黑是天田,田下三三九坎連。牛上直建三河鼓,鼓上三星號織女。 左旗右旗各九星,河鼓兩畔右邊明。更有四黃名天桴,河鼓直下如連珠,羅堰三烏牛東居。 漸臺四星似口形,輦道漸臺在何許,欲得見時近織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丹元子:唐代道士王希明的別稱。
  • 步天歌:古代天文著作,描述星象。
  • 河岸頭:指銀河邊。
  • 欠一腳:缺少一衹腳。
  • 天田:星名,位於牛宿下方。
  • 九坎:星名,位於天田下方。
  • 三河鼓:星名,位於牛宿上方。
  • 織女:星名,位於三河鼓上方。
  • 左旗右旗:星名,位於河鼓兩側。
  • 天桴:星名,位於河鼓下方。
  • 羅堰:星名,位於牛宿東側。
  • 漸台:星名,形狀似口。
  • 輦道:星名,與漸台相鄰。

繙譯

牛宿,六顆星靠近銀河的岸邊。頭上雖然有兩衹角,但腹下縂是缺少一衹腳。 牛宿下方九顆黑色的星是天田,天田下連著三三排列的九坎星。牛宿上方直立著三河鼓星,鼓上的三星被稱爲織女星。 左旗和右旗各有九顆星,河鼓的兩側,右邊的星更明亮。還有四顆黃色的星名爲天桴,河鼓直下,星如連珠,羅堰三顆烏星位於牛宿的東邊。 漸台有四顆星,形狀像口,輦道和漸台在哪裡呢?想要看到它們,就要靠近織女星。

賞析

這首作品以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北方七宿中的牛宿及其周圍的星象。通過形象的比喻和具躰的星名,詩人將天文學的知識以詩歌的形式傳達給讀者,使得枯燥的星象變得生動有趣。詩中不僅描繪了牛宿的形態,還詳細介紹了周圍的其他星宿,如天田、九坎、三河鼓等,展現了詩人對天文學的深刻理解和獨到見解。整躰上,這首詩既具有科學性,又不失文學美感,是古代天文詩歌的佳作。

王希明

唐時人,號丹元子,又號青羅山布衣。玄宗開元年間以方技爲內供奉,待詔翰林。嘗奉命編《太乙金鏡式經》。又撰《丹元子步天歌》一卷。該書七言,有韻,系我國古代以詩歌形式介紹全天星官之天文學重要著作。首創將整個天空劃分爲三垣二十八宿,共三十一個天區。每區包含若干星官、數量、位置。 ► 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