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丹元子:唐代道士王希明的別號。
- 步天歌:一種古代天文詩歌,用以描述星宿的位置和特征。
- 虛:星宿名,屬於北方七宿之一。
- 上下各一如連珠:形容虛宿的星星排列如同串聯的珠子。
- 命祿危非:星宿名,與虛宿相鄰。
- 虛上呈:指命祿危非星宿在虛宿之上。
- 哭泣星:星宿名,位於虛宿和命祿危非之下。
- 哭泣雙雙下壘城:形容哭泣星如同雙雙下到城壘之中。
- 天壘團圓十三星:指天壘星宿,共有十三顆星。
- 敗臼四星:星宿名,位於天壘之下。
- 臼西三個離瑜明:指在敗臼星宿西邊,有三顆明亮的星(離瑜)。
繙譯
虛宿的星星,上下排列如同串聯的珠子。命祿危非星宿在虛宿之上呈現,虛宿和命祿危非之下是哭泣星。哭泣星如同雙雙下到城壘之中,天壘星宿共有十三顆星,形成一個圓圈。敗臼星宿有四顆星,位於天壘之下,而在敗臼星宿的西邊,有三顆明亮的離瑜星。
賞析
這首《丹元子步天歌北方七宿》以詩歌的形式生動地描繪了北方七宿中虛宿及其周邊星宿的位置和排列。通過“上下各一如連珠”、“哭泣雙雙下壘城”等形象的比喻,使得抽象的星空變得具躰而生動。詩歌不僅傳達了天文知識,也展現了詩人對星空美的感受和想象,躰現了古代文人對天文學的深厚興趣和藝術表達。
王希明
唐時人,號丹元子,又號青羅山布衣。玄宗開元年間以方技爲內供奉,待詔翰林。嘗奉命編《太乙金鏡式經》。又撰《丹元子步天歌》一卷。該書七言,有韻,系我國古代以詩歌形式介紹全天星官之天文學重要著作。首創將整個天空劃分爲三垣二十八宿,共三十一個天區。每區包含若干星官、數量、位置。
► 32篇诗文
王希明的其他作品
- 《 丹元子步天歌東方七宿 》 —— [ 唐 ] 王希明
- 《 丹元子步天歌北方七宿 》 —— [ 唐 ] 王希明
- 《 丹元子步天歌南方七宿 》 —— [ 唐 ] 王希明
- 《 丹元子步天歌北方七宿 》 —— [ 唐 ] 王希明
- 《 丹元子步天歌西方七宿 》 —— [ 唐 ] 王希明
- 《 丹元子步天歌東方七宿 》 —— [ 唐 ] 王希明
- 《 丹元子步天歌西方七宿 》 —— [ 唐 ] 王希明
- 《 丹元子步天歌西方七宿 》 —— [ 唐 ] 王希明